《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纪实
- 资源简介:
约3770字。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纪实
【教学内容】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
【教学目标】
1. 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掌握特殊文言句式。
2. 通过品味语言把握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
3. 初步了解文中体现的孔子“礼乐治国”思想。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品味语言把握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
2. 对孔子“礼乐治国”思想的理解。
【教学方法】
以导读法突出分析的思路,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阅读的方法;以研讨法与学生平等对话,挖掘学生的集体智慧,培养研究精神和协作精神。
一、课堂导入
师:同学们都知道,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学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篇文章来体会孔子的思想。(板书题目。)要了解孔子的思想就要熟悉课文,我知道课前同学们都已经对课文做了预习,下面我们来看屏幕,请大家回答几个问题。(问题略。)
(提示:学生在课下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自己尝试着理解课文,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新课程要求学生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所以我在设计习题时整理了“如、方、与、以”4个重要词语,整理了2个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现象,归纳了3个宾语前置的句子。这些知识对于充分预习的学生来说并不难,但可以帮助他们梳理知识,发现规律。)
二、品析研读
师:在理解了一些词句的基础上,我们来看课文,首先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在他朗读的过程中同学们想一想孔子的四个弟子都有什么样的志向?(生朗读。)
师:非常好。我们在诵读这篇文章时要注意把握人物性格,尽量读出恰当的语气。如:“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要读出孔子亲切的口吻来。通过初读我们了解了曾皙的志向与前三个人的志向是不同的,那么,我们先来看看前三个人,哪位同学能用文中的词语分别概括一下前三个人的志向?
生:子路——有勇知方;冉有——为国足民;公西华——愿为小相。(师板书。)
师:那么,三子之志又有哪些共同之处呢?
生:三人都愿为国,都愿意做官,愿意参与政事。
师:好,他们的志向与孔子的思想是否有一致的地方?
生:都体现了孔子为国以礼的政治主张。
师:很准确!看来这三个人的志向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但是我们发现他们表达志向的方式却不同。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本文谈一谈他们表达志向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从中能看出他们都是怎样的一个人?我们先看看子路。哪位同学能翻译一下描写子路言行的话?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看一看子路表达志向的特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