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测试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9080字。
人教新课标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测试试卷
(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巨擘(bò) 殷红(yān) 标识(shí) 身陷囹圄(yǔ)
B.纰漏(pī) 惩罚(chénɡ) 恫吓(hè) 应运而生(yīnɡ)
C.粗犷(ɡuǎnɡ) 角色(jué) 铜臭(xiù) 酩酊大醉(dǐnɡ)
D.木讷(nè) 内疚(jiù) 胴体(tónɡ) 万马齐喑(yīn)
解析: A项中“标识(zhì)”;B项中“应(yìnɡ)运而生”;D项中“胴(dònɡ)体”。
答案: C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蛾眉 甘败下风 凭心而论 口慧而实不至
B.妨碍 轻歌曼舞 命途多桀 敏于事而纳于言
C.脉膊 绿草如茵 杀人越货 无所不用其极
D.竣工 和言悦色 安马劳顿 防民之口,胜于防川
解析: A.败—拜,凭—平,慧—惠;B.桀—舛,纳—讷;C.膊—搏;D.言—颜,安—鞍,胜—甚。
答案: B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新颁布的《物权法》指出,物权界线之外,属于公共场所,是公________活动的范围;物权界线之内,是私________的活动空间。
②华佗不但擅长内科,还善于做开刀手术。他________了一种麻醉剂叫麻沸散,要在做手术时减轻病人的痛苦。
③办理网上银行对外支付业务时,使用________密码和支付密码的客户,需要保护自己的卡号和密码,以确保网上银行的安全。
A.权利 权力 配置 登录
B.权力 权利 配制 登录
C.权力 权利 配置 登陆
D.权利 权力 配制 登陆
解析: “权利”指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与“义务”相对,所以第二处应选“权利”;而“权力”指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用在第一处。“配置”指配备布置,多指物品排列或组合;“配制”是指把两种以上的原料按一定的比例和方法合在一起制作,或为配合主体而制作。“登录”是登记或注册的意思,与句子内容符合;“登陆”有两个意思,一是渡过海洋或江河登上陆地,特指作战的军队登上敌方的陆地,二是比喻商品打入某地市场。
答案: B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近年来,世界各地局部的战争连接不断,造成大量的难民毁家纾难,流离失所,这一现象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B.近年连续发生多起耸人听闻的煤矿爆炸案,中央下决心严打官煤勾结的不法行为。
C.这一地区恶劣环境的形成,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明末清初时期,随着人口入迁和矿业开发,这一流域的植被就渐遭破坏。
D.为人处世要讲诚信,做到一言九鼎,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信任和支持。
解析: A.毁家纾难:倾尽家产以解救国难。纾,解除。B.耸人听闻:指本无事实,故意编造夸大之语使人震惊,这里的使用与下文情理不合。C.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性词,比喻某一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期酝酿、积累的结果。D.一言九鼎:形容说话极有分量,能起到极大的作用。
答案: C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诗人和画家,竹画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之一,它象征了中华民族坚定顽强、不卑不亢的气概。
B.研究禽流感的目的,是为了从科学的角度对禽流感进行预防,减少禽流感造成的损失。
C.面对有5名具有NBA打球经验的美国队,中国队并不怯阵,整场比赛打得气势如虹,最终以三分优势战胜对手。
D.观察人士认为,中国经济在经过出口拉动型、投资拉动型增长之后,2010年将开始注重增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三驾马车”——消费的拉动力。
解析: A.“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的是“竹子”而非“竹画”;B.“目的/是为了”重复赘余,用“目的”就不可用“为了”;C.搭配不当,应当是“有5名具有NBA打球经验的队员的美国队”。
答案: D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
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秋”的意象,但它与蟋蟀、鸣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听秋虫之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秋色萧条,秋容有红蓼;秋风拂地,万籁也寥寥。惟见宾鸿,冲入在秋空里,任逍遥”,便是对鸿雁这一美学特征的生动把握。鸿雁是健飞之鸟,翅膀拍动时频率适中,沉雄有力,不似鹰鹞猛悍桀骜,也不似鹤鹭之轻灵飘忽,而是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在风频雨骤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当鸿雁结阵翱翔,引吭嘹唳、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人们的这种审美感受就更加明显、强烈。鸿雁迁徙时常汇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队飞翔。“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绛霄”;“白犬吠风惊雁起,犹能一一旋成行”。鸿雁这种行序整齐的飞行特征,使中国古代文人们赞叹不已。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南征北返时,中途很少停歇,人们能看到竦峙树端的鹰、栖息房梁的燕、兀立江滩的鹤鹭,却很难看到静态的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鸿雁大都以动态出现,鸿雁翔姿优美,亦刚亦柔,曹植的《洛神赋》中就有“翩若惊鸿,矫若游龙”之语。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