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同步练习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选修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10/12 22:26:2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890字。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同步练习
  一、语段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五言诗,完成1~2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 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1.本诗运用了动静相生的手法塑造了怎样一位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诗采用动静相生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下忧愤、苦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起坐弹琴、孤鸿哀鸣、飞鸟盘旋、忧思徘徊是动写,明月朗照、夜色茫茫是静描。这些动景集中反衬出了夜的死寂与深重,映衬了诗人不寐而弹琴的孤影,突出内心的焦躁与悲凉。
  2.这首诗化无形为有形,表达了诗人“忧思独伤心”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将无形的“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将内心忧愤、悲凉等感情寄托在冷月清风、旷野孤鸿、盘旋的飞鸟、深夜不眠的弹琴者中,月明风清,衬托了诗人高洁不群;写“薄帷”、写“吹我襟”,让人感觉冷意透背,而鸿雁哀号、翔鸟徘徊正是诗人看不见希望和出路的忧愤、苦闷的形象写照。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
  杂诗十二首(其二)
  陶渊明
  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悽,终晓不能静。
  3.这首诗的前六句使用了哪些意象?有什么意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诗的前六句写了“山”、“日”、“月”、“风”、“夜”这些意象,它们富有意味,一是为全诗铺下了悲凉的感情基调;二是写天气的变化四时的更替,以“天寒”衬托出“心寒”,刻画作者“不眠”的凄寒心境。
  4.诗歌的七、八两句在诗中起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总结前六句描绘的景象,以“悟”和“知”引入到下面的抒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