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教案
授课时间:2004年3月 授课班级:高二(5)(8)
浙江丽水师专附属高中 汤蓓蕾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3、学习文章描写紧扣中心事件,人物出场的多种方式;
4、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掌握人物分析的方法。学习本文运用外貌 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对本文几个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
2、难点:王熙凤语言所包含的深刻含义。《西江月》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三、 教学设想
先介绍《红楼梦》及其作者,使学生对这部古曲名著及曹雪芹这位文学巨匠有初步了解,引发他们读全书愿望。
其次根据课文特点,重点学习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难点则在于准确地把握黛玉和宝玉的性格特点。至于教学方法,如果课前能组织学生看《红楼梦》电视连续剧有关章节的录像,则采取专题讨论的方法,集中解决两个重点。
拟用三教时。第一课时,重点把握课文内容及小说的结构;第二课时,分析小说典型环境描写及其作用和小说中几个人物形象;第三教时,分析课文主题和写作特色。
教学方法:点拨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中国小说的起源和发展阶段,导入新课
1、中国小说的起源
古代神话传说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小说的渊源。 《西游记》《聊斋志异》采用了神话传说中的浪漫主义手法。《红楼梦》则是以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开篇的。.
2、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A. 酝酿萌生时期:上古到先秦两汉的古代神话寓言故事促使小说的孕育形成。
B.初具规模时期:魏晋南北朝时,出现了情节结构比较简单的志怪志人的笔记小说。
C.成熟时期:唐代传奇宋代话本明代拟话本相继出现.其中话本(民间说话人用的故事底本)的出现,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它比以前的小说在结构情节人物描写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拟话本(明代文人模仿 话本创作的小说)的题材更为广泛,情节更为曲折,描写更细。
D.高峰时期:明清时代《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一大批不朽名著产生。
(二) 简介作者及其作品
1、放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主题曲的录音,勾起学生对古典名著的回忆,营造气氛。
2、作者简介
曹雪芹(1715?──1764?)名霑,字梦阮,号雪芹。
他祖先原是汉人,但很早成了正白旗内务府的“包衣”(满语奴隶之意),入了满籍。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