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儿》课堂实录1
- 资源简介:
约3340个字。
《枣儿》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春节晚会大家最喜欢看什么节目?
生:(七嘴八舌)小品、流行歌曲、魔术......(最终还是说"小品"的占大多数)。
师:老师也爱看小品。什么是"小品"呢?其实就是"戏剧小品",过去是戏剧学院的学生用来培养表演基本功用的,后来成为一种专门的艺术形式了,说起来还要归功于我们中国,归功于中国的春节联欢晚会......(对插言的学生:对不起,你想说什么?)
生:老师,我觉得这篇《枣儿》不像是小品,因为一点都不好笑......(学生骚动,纷纷低语赞同)
师:哦,看来同学们把小品都当做"幽默小品"了。这也难怪,过年的时候演小品,当然要"可口可乐"。不过,大家可能听说过一句话,我们不一定都记得一起笑过的人,但一定记得......
生:(接口)一起哭过的人。(众笑)
生:不过,这篇文章里也没有谁哭过呀!
生:是的,没有人哭,有时还会有笑声,比如枣子打到日本兵头上的时候。还有尿尿的情节,蛮好玩的。
生:但是,我感觉总是不像看春节联欢晚会的小品那样开心,而是总觉得有什么压在心头上,沉甸甸的。
[整体把握]
师:如果你是戏剧晚会的主持人,需要向观众简介剧情。请各小组合作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注意只能说30秒钟啊,多了总导演不让。(笑声)
(生读书、讨论,推举发言人)
小组1:今天为大家演出的是荣获曹禺戏剧一等奖的小品《枣儿》,愿香甜的枣儿给您带来愉悦的感受,谢谢。
小组2:亲爱的朋友们,你们肯定都吃过枣儿,但今天带给您的枣儿却别有滋味。--这是一株从人的身体里长出来的枣树,一株扎根在家乡土壤里的枣树,远方的游子,你是否回味起故乡枣儿的无尽滋味。
小组3:在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下,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和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在这里相遇了,他们由陌生到熟悉,枣儿成了连接他们情感的纽带,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小组4:一位老人和一个孩子,围绕着'枣儿'的话题在说话,但是那个叫做"枣儿"的儿子在哪里,还有那个不再吃枣儿只吃巧克力的爹又在哪里,如果今天你们就在下面看表演的话,请别忘了,这儿有一条飘扬的黄丝带。
师:这场戏只有两个演员,每组同桌都可以合作演一台戏。请大家找出一组典型的对话来,读一读评一评。
师:凡是读老人的同学举一下手。(呼啦啦举起一半)老师问你们,假如你们真的就是那位老人,你们觉得和小孩子说话有什么样的感觉,比如,交流的状态怎么样?
生:我觉得和这个小孩子说话(指着同桌,众笑),开始的时候特费劲,后来还是融洽的。(不少"老人"表示同感。师插话:‘说说为什么嘛!)可能是小孩子不懂事吧。(众大笑)
生:我想这是由于两代人之间有代沟。
生:这不是代沟的问题。我认为,老人眼里的枣儿已经不再是简简单单的枣儿,而孩子还不能明白老人心中的枣儿的含义。
师:你的意思是说老人心中的"枣儿"是他儿子的名字,所以小孩子不明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