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春季湖北省宜昌市(城区)期末调研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有32道题,约8490个字。
2011年春季宜昌市(城区)期末调研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形式:闭卷试题分汉字、阅读、写作三部分满分120分时限150分钟)
考生注意:请将试题答案对准题号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一部分:汉字(10分)
1、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2分)
①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一年级国语第一册,愣了半天,翻来fù 去地看。
②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2、请选择正确答案并将序号填写在横线上。(2分)
①八宝酒,顾名思(A意、B义、C异),是八样东西泡的酒,那就是黑枣子(不知是南枣还是北枣)、荔枝……薏仁米,再加两粒橄榄。——《春酒》
②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A 洌、B 烈、C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雪》
3、我国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分析汉字的构造,有“六书”之说,为“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和假借”。据此,请将下列汉字构造所属类型填写在括号里。(2分)
①歪()②峥()
4、字谜,是一种文字游戏,也是汉语特有的一种语言文化现象。它主要根据汉字笔画繁复、偏旁相对独立,结构组合多变的特点,运用离合、增损、象形、会意等多种方式创造设制的。请你写出以下字谜的谜底。(2分)
①谜面:池里不见水,地上不见泥,他旁不见人。谜底:
②谜面:鸟落山头不见脚,四周皆水无处找。谜底:
5、“神马都是浮云”这一网络流行语,实为“什么都是浮云”的谐音,它表达了某种生活情感态度。“浮云”一词据考证来源于孔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请结合孔子的话,分析“浮云”的含义。(2分)
答:
第二部分:阅读(60分)
一、畅游名胜古迹,探求仁人之心境(共5小题,计14分)
【材料一】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材料二】岳阳楼上的一幅对联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材料三】写这篇《岳阳楼记》的时候,范仲淹不在岳阳,他被贬在邓州,而且听说他根本就没有到过岳阳,《岳阳楼记》中对岳阳楼四周景色的描写,完全出诸想象。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他没有到过岳阳,可是比许多久住岳阳的人看到的还要真切。岳阳的景色是想象的,但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却是久经考虑,出于胸臆的,真实的、深刻的。看来一篇文章最重要的是思想。有了独特的思想,才能调动想象,才能把在别处所得到的印象概括集中起来。范仲淹虽可能没有看到过洞庭湖,但是他看到过很多巨湖大泽。他是吴县人,太湖是一定看过的。我很深疑他对洞庭湖的描写,有些是从太湖印象中借用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