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八中2011-2012学年高三国庆月考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4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10/6 17:29:4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18题,约18920字。

  漳州八中2011—2012学年高三国庆月考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               。(《诗经 氓》)
  (2)             ,虚室有余闲。(陶渊明《归园田居》)
  (3)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列坐其次。(王羲之《兰亭集》)
  (4)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5)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苏轼《赤壁赋》)
  (6)                  ,延伫乎吾将反。(屈原《离骚》)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2—5题。(15分)
  八年①,(长孙皇后)从幸九成宫,染疾危惙②,太子承乾入侍,密启后曰:  “医药备尽,尊体不廖③,请奏赦囚徒,并度人入道,冀蒙福助。”后曰:“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赦者国之大事,佛道者示存异方之教耳,非惟政体靡弊,又是上所不为,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承乾不敢奏,以告左仆射房玄龄,玄龄以闻,太宗及侍臣莫不歔欷。朝臣咸请肆赦,太宗从之。后闻之固争,乃止。将大渐,与太宗辞诀,时玄龄以谴归第,后固言:“玄龄事陛下最久,小心谨慎,奇谋秘计,皆所预闻,竟无一言漏泄,非有大故,愿勿弃之。又妾之本宗,幸缘姻戚,既非德举,易履危机,其保全永久,慎勿处之权要,但以外戚奉朝请,则为幸矣。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从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但请因山而葬,不须起坟,无用棺椁,所须器服,皆以木瓦,俭薄送终,则是不忘妾也。”十年六月己卯,崩于立政殿,时年三十六。                 (选自《旧唐书•后妃列传》)
  [注]①八年:唐太宗贞观八年。②惙(chuò):气息微弱。③廖(chōu):病愈。
  2、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幸九成宫    幸:宠爱。        B.吾素非为恶    恶:坏事
  C.时玄龄以谴归第    第:府第。    D.与太宗辞诀    辞:辞别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表现长孙皇后美德的一组是(    )(3分)
  ①请奏赦囚徒,并度人人道。         ②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
  ③朝臣咸请肆赦,太宗从之。         ④但以外戚奉朝请,则为幸矣。
  ⑤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     ⑥所须器服,皆以木瓦,俭薄送终。
  A.①⑤⑥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⑤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长孙皇后思想通达,认为生死听之命运,不是人力可以改变的,所以人的生命不能靠“修福”之举来延长。
  B. 长孙皇后认为房玄龄追随太宗时间最长,如无特别的原因,不可弃用。太宗接受了其意见,不将房玄龄谴归。
  C.长孙皇后临终提请太宗千万不要把长孙族人置于权要位置,只有这样,才能使长孙家族永久平安。
  D.长孙皇后主张身后丧事从俭,认为“葬”就是藏,就是想人看不见;“俭薄送终”才是自己的心原。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后闻之固争,乃止。(2分)
  (2)自古圣贤,皆从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4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                       兰竹诗
  (唐)钱起                            (清)郑板桥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四时花草最无穷,时到芬芳过便空。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唯有山中兰与竹,经春历夏又秋冬。
  (1)钱起在《暮春归故山草堂》中是如何表现暮春景象的?(2分)
  (2)上面两首诗歌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有哪些相似之处?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
  点?(4分)
  二、文化经典、文学名著阅读(16分)
  (一)文化经典阅读(6分)
  7、阅读下列《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1)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论语•八佾》)
  (2)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论语•宪问》)
  (3)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