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教学实录及反思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10/1 19:03:1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26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8470字。

  《荷塘月色》教学实录及反思
  (人教版必修2第一单元第1课)
  海口实验中学  冯家琦
  第 一 课 时
  师:同学们,课前读过《荷塘月色》了吗?
  生:读过了。
  师:很好!(板书课题)作为高中的一篇传统课文,现代民主主义战士、著名散文家朱佩弦先生的《荷塘月色》,是一篇文笔优美、意味深长、值得我们反复阅读品赏的佳作,今天我们就再来认真研读一番。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告诉老师,本文真正描写荷塘月色的是哪几段文字?
  生:第4、5、6三个自然段。
  师:好!那我们今天就先来研读本文的第4、5、6自然段。现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这三段再读一遍,并考虑一个问题:这三段分别写的是什么景物?
  (学生有的默读,有的朗读,教师巡回答疑)
  生:第4段写的是月色下的荷塘,第5段写的是荷塘上的月色,第6段写的是荷塘四面的景物。
  师:归纳得很好!(板书: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荷塘四周景物)下面我请一位朗读水平比较好的同学为大家把第4、5、6自然段朗读一遍。读的时候请注意节奏、重音和语气、语调,尽可能地读出的情感。
  (一位同学表情朗读第4、5、6自然段)
  师:这位同学读得好不好?认为好就为她来点掌声!
  生:(鼓掌)
  生:好像节奏感还差一点。
  师:那就请你为大家再朗读一遍!
  (该同学表情朗读第4、5、6自然段后,课堂上响起热烈的掌声)
  师:从大家的掌声中可以知道大家的赞许之情,×同学朗读得的确很好。下面就请大家按照×同学朗读的节奏、重音和语气、语调,把课文这三段一起来朗读一遍。
  生:(学生齐读第4、5、6自然段)
  师:大家读得也很好!这三段文字的确也让人非常愿意去美美地朗读一番。那么,作者为什么能够写得如此之美呢?这便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研究的重点。现在我请大家来好好讨论研究三个问题:
  ① 这三段文字分别是抓住哪些景物来写的?
  ② 作者主要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的?
  ③ 这些手法的运用收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巡回答疑)
  生:第4段主要是抓住荷叶、荷花、荷香和荷叶下的流水来写的,第5段主要是抓住月光、雾、云和影来写的,第6段主要写的是树、远山、灯光、蝉声和蛙声。
  师:(分别板书每段所写的景物)那么,第二个讨论题谁来回答?
  生:这三段主要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
  师:(板书:比喻 拟人)
  生:还运用了映衬的手法。
  师:请你举例说明。
  生:我认为所有景物的互相映衬,才构成了一幅荷塘月色图。特别是……
  师:作者在这里面的确运用了“映衬”的手法(板书:映衬),譬如:荷塘是月色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荷塘与月色是交相辉映、融为一体的;再譬如:荷塘四面的景物对“荷塘月色”也有映衬作用,使得描写的内容更加丰满,更具深远的意蕴。但是,你用“荷塘月色图”来概括这三段文字,恐怕不是最好的!谁的图画中能画出荷香呢?
  生:能呀!古人不是画了“踏花归来马蹄香”吗?(同学们鼓掌)
  师:那你怎么画?
  生:画上几只蜜蜂或者蝴蝶不就得了吗?
  师:那请问:夜里蜜蜂、蝴蝶还在辛勤工作吗?(同学们大笑)即使我们牵就你一下,就算荷香能画出来,那“蝉声”和“蛙声”恐怕画不出来吧!更何况文中还有那“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还有那“笼着轻纱的梦”、“和谐的旋律”等等,这些都是断然画不出来的。因此应该说,作者这里所描写的除了图画般的美妙之外,还要歌曲般的情韵,梦幻般的缥缈!如此看来,这些文字中还有作者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我们还没找出来,谁能告诉老师?
  生:以动写静。
  师:(板书:以动写静)很好!不过,同学们请注意,这里面作者还运用了一种手法叫“通感”,也叫“移觉”,就是把一种感觉转化、迁移为另一种感觉,例如把嗅觉转化为听觉,或者把视觉转化为听觉,等等。文中有两个非常美妙的句子,就是用通感造出来的,请把它找出来。(板书:通感)
  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师:好!如此看来,第4、5、6自然段之所以写得十分美妙动人,是因为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映衬、以动写静和通感等艺术手法。在这些艺术手法中,我们最为熟悉的是比喻和拟人。用于描写的比喻主要是借助不同类事物的相似点,来把描写对象某种特征更加生动地更加形象化地展示在读者的面前;拟人主要是赋予描写对象以人的某种特征或情感,从而把描写对象写得活灵活现,摇曳多姿,妙趣横生。(板书比喻、拟人的表达作用)那么,映衬、以动写静和通感又有什么表达作用呢?我请同学来分别说一说。
  生:映衬的表达作用,老师刚才实际上已经告诉了我们:是为了使不同的描写对象彼此辉映,融为一体,使描写的内容更加丰满,更具深远的意蕴。
  师:(板书“映衬”的表达作用)很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