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学案5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鲁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9/29 10:21:22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490个字。

  马说
  淄博市育才中学赵文慧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韩愈的有关情况即本文写作背景。
  2、 领会、掌握文章词、句、段的含义,读懂文章。
  3、 理解作者托物寄意,以马喻人的写法。
  4、 能够背诵、默写全文。
  学习重点:
  1、 读懂理解课文,并能熟读成诵。
  2、 加强人才观教育。
  学习难点:
  韩愈为什么会产生“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慨。
  作者简介: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因其祖籍在昌黎,世称韩昌黎。他与柳宗元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同时,他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散文尤为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著有《昌黎先生集》。
  写作背景:
  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封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文体知识:“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但讲究文采,跟现在的杂文大致相似。我们学过的有《爱莲说》等。“托物寓意法”是指在构思文章时,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展开联想和想象,见景生情,托物寄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深入挖掘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意蕴,揭示事物寓偶然于必然的主题。
  一、给下列字词注音
  祗()骈()槽枥()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其真无马邪()外见()辱()伯乐()
  二、辨析词义
  1.策①策之不以其道()②执策临之()
  2.之①策之不以其道()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其①策之不以其道()②其真无马邪?()
  ③其真不知马也。()
  4. 食①食之而不能尽其材()②食不饱()
  三、初步疏通课文大意
  对照注释,同桌间相互讨论句子的翻译,圈出意思把握不住的字词,准备提问。
  1、骈死于槽枥之间
  2、一食或尽粟一石
  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四、具体分析课文
  1、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分别比喻的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主旨?(用自己的话概括)
  2、千里马遭到了那些不公正待遇?它暗示统治阶级是怎样对待人才的?
  3、 课文中那句话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4、 联系作者背景,说说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慨?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