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案7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6 18:23: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4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无锡市玉祁中学  陆超

教学目标:
1. 朗读并背诵课文。
2. 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3. 品味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 借助注释理解课文。
2. 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把握作者复杂微妙的思想感情。
课型:古文讲析课
教学方法:朗读品味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晚风轻轻,明月当空,似梦似幻。于是,就有了“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恬美;“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幽静;“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悲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去领略月夜美景,去感悟别样的心境。

二. 看一看
(看多媒体课件图片和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身世族地主,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七岁知书,十多岁传文,一生文采风流。  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改革之风大盛。由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调离出京。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被捕入狱。这就是当年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记承天寺夜游》就写于此时)
之后他几经贬谪,直到宋徽宗接位,大赦天下,他才得到内徙的机会,但至常州便病逝了,时年64岁。死后谥“文忠公”。

三. 读一读
(多媒体课件出示原文)
这篇文章只有八十四个字,从胸中自然流出,“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无从划分段落。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虽然,这篇文章自然流畅,无须划分段落,但它不是“在平地”直流的。只有几十个字,如果“在平地”直流,一泻无余,还有什么韵味!细读此文,它虽然自然流行,却“与山石曲折”,层次分明。朗读时要注意文章层次。
2. 学生齐读课文
明确:层次:叙事——写景——抒情

四. 品一品
这是苏轼在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游承天寺后所写的一篇随笔式的散文。
1.品内容
在一个月色明净的夜晚,作者不能入睡,于是到承天寺邀有同样际遇的张怀民,在庭院中散步, 抒发了自己在贬谪期间复杂的思想感情。让我们来细细地品一品,注意重点文言词。
(多媒体课件出示本文重点文言词)
(先让学生自己翻译课文,然后有疑问相互交流)
(指名学生说说课文大意)
2.品感情
文章不长,但却写得摇曳生姿,韵味十足。
品品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变化?
(多媒体课件出示,明确:)
喜悦(“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
孤寂(“念无与为乐者”)
   ↓
宽慰(“相与步于中庭”)
   ↓
乐极(赏月观竹,远离尘世)
   ↓
生悲(象今夜这样的好心情能有几时?)

文章用极为精练的文笔勾勒了一幅清澄明净的月夜图。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