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教学实录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4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9/26 15:17:4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7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130个字。

  《端午的鸭蛋》教学实录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汪曾祺先生的散文《端午的鸭蛋》。汪曾祺是高邮人,他以高邮为背景写了一系列的小说和散文,可以说没有汪曾祺,许多人也许会不知道高邮这个苏北水乡。关于汪曾祺与高邮,还有一则颇有趣的逸事。有一文学青年对汪先生说,“高邮古有秦少游,今有汪曾祺。秦少游第一,您第二!”汪先生当时在餐桌上,听后便呷一口酒,慢悠悠地说:“高邮鸭蛋是第二,我是第三。”汪先生说这话当然是调侃自己不如高邮鸭蛋有名,但我们至少应该能听出高邮鸭蛋在汪老心目中的地位。好,今天就让我们走近高邮,看看汪曾祺先生笔下的那枚家乡端午节的鸭蛋里究竟藏着哪些特别的东西,作者又是用怎样的语言来描述家乡的鸭蛋的。
  师:课文那些段落重点描述了家乡的鸭蛋?(生集体回答:2—6自然段。)请一位同学朗读2—6自然段,同学们听一听作者通过描述家乡的鸭蛋究竟想表达怎样的情感?
  (一生朗读,语气较平淡。)
  师:刚才同学们听了朗读,你觉得汪曾祺是用怎样的语言来描述家乡的鸭蛋的?
  生1:平淡。
  生2:朴素。
  师:平淡不是平乏,朴素也是一种味道,无味胜有味,看来汪先生的语言真的还需细细品才对。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同桌合作讨论课件中的问题。
  (播放课件:结合课文的一处细节,说一说作者通过描述家乡的鸭蛋究竟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品一品作者又是用怎样的语言来描述这种情感的?)
  (同桌合作讨论)
  生1:“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的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写出了家乡鸭蛋独步天下的自豪的感情。“确实”、“完全”、“实在”这三个词都表达了强烈的感情。
  师:这三个词都是副词,看来副词虽然是虚词,但在表达情感上却尽得风流。请你试着把这种独步天下的情感读出来。(生试读,很有感情)
  生2:这句话还引用了一句诗“曾经沧海难为水”。
  师:能背出这首诗吗?(生摇头)
  (播放课件:《离思》唐•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见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师:这首诗的前两句是名句,你能用通俗的话说说其意思吗?
  生2: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看见过巫山的云霞,别处的云霞都黯然失色了。
  师:有些同学可能知道,“曾经沧海难为水”最初表达的是对忠贞爱情的一种信念,作者引用这句诗有什么作用?
  生3:表达对家乡咸鸭蛋的情有独钟。
  师:看来,文中的“曾经沧海难为水”属于“大词小用”,使文字在平淡的表象下透出真情,显着诗意,这就是汪“淡而有味”的语言风格。
  生4: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出咸鸭蛋!”这句话中“肃然起敬”让人感觉高邮的鸭蛋的确名气很大。
  师:“肃然起敬”是成语,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它一般适用于怎样的情境?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