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古诗文复习教学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9/24 23:32:17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490个字。

  江苏省阜宁县明达中学七上语文期中复习教学案:古诗文
  主备人:孔凡勇
  一、诗词复习要点
  1.王湾《次北固山下》
  (1)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句。
  参考:用大小映衬的手法。小景(顺风而来的白帆)与大景(开阔平静的江面)互相映衬,精妙传神。
  (2)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
  参考:这两句中用“生”“入”二字用拟人化手法。将“海日”“江春”人格化,而寓有生机。生动地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3)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杜牧《赤壁》
  (1)这首诗是怀古咏史之作,它题咏的是哪一件历史事件?赤壁之战。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别出心裁。
  3.苏轼《浣溪沙》
  (1)这首词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2)上阕描写了怎样的景色?幽静、充满自然生机、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象。
  (3)赏析下阕。下阕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劝阻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体现了诗人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性格。
  4.王建《十五夜望月》
  (1)这首诗通过渲染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营造了清冷寂静,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
  (2)赏析“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
  “地白”二字字庭中月色,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
  “树栖鸦”三字,朴实、简洁中、凝练,既写出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月夜的寂静。
  (3)赏析“冷露无声湿桂花”一句。
  “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还使人联想到月宫中美景。
  (4)赏析“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两句。
  这两句诗人不正面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将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深沉。“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化虚为实,给人以动态形象感,将无形的秋思写得生动可感。仿佛秋思随着银色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5)这首诗抒发诗人怎样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别离思聚的感情。
  5.苏轼《水调歌头》
  (1)分别概括上下阕的主要内容。
  上阕写月下饮酒,词人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阕写对月怀人,词人由感伤离别而转为对离人的祝福。
  (2)这首词反映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全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脱物外,但积极的出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全词的感情基调是乐观的。
  (3)简要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全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