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考语文复习指南系列之一:名家名句填空默写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素材 / 中考专题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1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5 22:36: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297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2005年中考语文复习指南系列(之一)
作者:广东碧桂园学校 常 胜(528312)

第一部分 名家名句填空默写
一、 识点、能力点分析
近年来,随着中考命题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记诵名句名篇等文化材料对于陶冶和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有着重要作用。初中语文大纲要求“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不写错别字”等等。而名家名篇名句的记诵默写能较好的实现大纲诸如此类的要求,而且这种题型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题型,它能够检测出学生的语文功底和精神底蕴,同时,这一考点还能检测出考生的归纳、联想、迁移等能力,因此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
从知识点来说,广东省这类题型的出题范围一般不超过大纲要求的背诵篇目,而且一般默写的是名句名篇。

二、命题方向
  根据《语文教学大纲》和教育部中考《指导意见》关于“不能用难题、怪题、偏题和烦琐机械的题目考学生”的规定,背诵默写的题型不可能有太大的变化。一般来说,除根据诗词或课文语句的上句或下句填空默写的形式外,近年来,背诵默写的形式会继续沿着“有理解、能运用、善归纳、融内外、多积累”的方向发展。如把内容、思想相近或相反的名句加以归纳并准确默写的,与语言的迁移运用以及阅读理解相结合而记忆默写的,有的甚至深入到对结构、修辞和表达方式等等的理解检测。

三、题型分析
例一:对句默写式
⑴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    (茂名市2002年中考卷)
⑵_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
  提示:对句默写式也就是通过回忆直接默写的形式,它是这一题型最初阶段的主导形式,往往直接指定某篇诗词或段落,或者给出诗文的上句或下句,要求填写出所衔接的下句或上句。这种形式是这一考点中难度最小的,只要你按课文要求背诵记忆过了,且记得完全正确,就可以得分。⑴的答案为:千里共婵娟。⑵的答案为:星汉灿烂。
  例二:理解限定式
⑶《<孟子>二章》中,揭示忧乐与国家兴亡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湛江2002年中考卷)
  提示:理解限定式避免了死记硬背的模式,这种形式为这一考点增添了许多新意。这类题型内容涉及面广,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和难度,题目也比较灵活,较好地体现了“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大纲》)的语文教改大趋势,因此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强劲发展势头。⑶的答案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例三:相关联想式
⑷《陋室铭》中的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为亲友送行,如果用王维的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会显得伤感;不如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互相慰勉之情。
(广东省2001年中考卷)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