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教案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一 马年说马(5分钟):<br>
今年是马年,咱们还是来个马年说马吧。马是人类农耕时代重要的交通工具,是英雄人物的重要支撑。唐僧座下的白龙马,关羽骑下的赤兔马,刘备所骑之的卢马,都关联着许许多多的故事。什么“老马识途”、“塞翁失马”、“马革裹尸”每一个成语都是一个马的故事。下面,我想请同学们来个马年说马的成语比赛,看谁说得又快又好:<br>
学生自主阅读之一 说与马有关的成语。<br>
听同学们如此惊彩的成语说马,我也想起了一个成语,叫“马空冀北”,这句成语出自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意思是伯乐一经过冀北,那里的良马就被搜罗一空,比喻有识之士,能认识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说,刘备是诸葛亮的伯乐,唐太宗是魏征的伯乐……<br>
二 再说韩愈的《马说》(20分钟)<br>
(一)示范诵读《马说》(2分钟)<br>
同学们读过周敦颐的《爱莲说》吧?所谓“说”,那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用来陈说观点阐明主张的,其写法灵活,有近于现在的杂文。《文章辨体序》解释道:‘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用可感可知的事例,用独特的、生动的论证方法来阐说观点、表达主张的那种文章,就叫杂文《马说》是韩愈“杂说”四篇中最脍炙人口的一篇,这篇文章具有慷慨激昂,一泻千里的气势,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感慨顿生,甚至悲从中来。<br>
教师范读要求做到三到位:<br>
朗读的声音、抑扬顿挫到位。朗读的思想感情的表达到位。 通过朗读以激发学生的情绪到位。<br>
范读的目的是给学生以文章的总体印象,用富有质感的声音,把学生拉入《马说》的语境之中去。<br>
(二)初步把握文章的语言和内容:<br>
学生自主阅读之二<br>
要求一:读得准确(放声地自由诵读,并提笔对下面的问题作出解答)<br>
⒈给下列的文字注音: 祗、骈、槽枥、食马<br>
⒉关于“食”字的读音和意义:⒊关于“策”字的理解:<br>
⒋马之千里者:(答:即千里马的意思。)⒌天下无马的马指什么马?(答:指千里马。)<br>
要求二:读得明白(放声自由诵读,思考并回答如下问题)<br>
⒈各段的大意是什么?<br>
段一:提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见解,指出正因为“伯乐不常有”,千里马才被埋没和摧残。<br>
段二:揭示“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原因。<br>
段三:抨击时弊,用充满感情的笔触,穷形尽相地描绘出被埋没的千里马的悲惨遭遇,刻画那些愚蠢的“食马者”埋没和摧残千里马的丑态。<br>
⒉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本文采用什么样的论证方法?<br>
(答: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比喻论政。)<br>
⒊《马说》中伯乐、千里马和常马分别喻指什么?<br>
(答:伯乐,有识之士,从文章语境来看,这里当指明君贤主。千里马,人才。常马,普通人。<br>
结论是:用形象说话,一句顶一万句,所以这篇不到150字的文章,脍炙人口。)<br>
⒋本文有多少个地方提到千里马?有多少个地方提到常马?<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