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活动成果展示课堂实录
- 资源简介:
约9370个字。
《戏曲大舞台》活动成果展示课堂实录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中学刘丽萍
【活动说明】
本次活动事先由学生自愿分成四个研究小组,通过查阅书籍资料、网上搜集资料,以及走访老师、同学以及专业人士,欣赏和自学了部分戏曲,积累了大量关于戏曲方面的知识。本次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研究成果的平台,由四个小组分别主持汇报展示,每个小组分别有男女两个主持人。本次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为学生共享成果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活动过程】
一、中国戏曲风采(第一小组)
主持人齐:生旦净末丑,神仙老虎狗,让天下唱戏的,好戏的,听戏的,痴戏的,都来这里谈一曲,说一戏,大家说岂不快哉?(全班齐说:快哉)
男:走进民族文化的殿堂,品味中华戏曲的韵味。同学们,让我们中国人为之自豪的戏曲有什么特点呢?那么请听裴畅同学为大家细细道来。
中国戏曲特点:
戏曲经过无数代艺人的不断丰富探索与发展,形成了自身显著的特点。
戏曲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生”是除了大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为正旦、花旦、衙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摇旦)。“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
我国戏曲的又一特点是“虚拟──没有实物的表演”,这些虚拟动作,都有一套基本固定的格式,叫程式化动作,是从生活中提炼,经过艺术夸张的规范性动作。
我国戏曲讲究用“唱念做打”四种艺术手段和“手眼身法步”五种技巧法来表现人物。另外,戏曲中的唱腔、龙套、脸谱、服饰以及演出场地所涉及的露台、庙台、舞台等也都有它们特殊的韵味,在这里不一一赘述。
虽然,我站在台上仅仅只有十分钟,但是我十分兴奋,十分高兴,因为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我能亲自去感受我们的国粹,我也很自豪,你们也一样吗?
女:人们都说,中国戏曲,源远流长,的确,在长长的戏曲河流之中,有黑龙江的龙江剧,吉林省的吉剧,河北的雁剧,内蒙古的二人台,陕西省的秦腔,山西西南的蒲剧,安徽的徽剧院,上海的滑稽戏等等,今天我们主要介绍昆曲、越曲、评剧、梆子,到底这些戏怎么样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男:大家谁能告诉我中国戏曲之母是什么?(昆曲)对,昆曲,不仅是中国戏曲之母,它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究竟成名的昆曲是什么呢?由本组的曹晓莉同学与杜洋松同学来回答。
昆曲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曼悠远见长。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讲究。场面伴奏乐曲齐全,以声若游丝的笛为主奏乐器,使昆曲音乐以婉丽妩媚,一唱三叹著称。由于表演艺术的全面发展,脚色行当自然越分越强,如老生分副末、老外、老生;小生分官生、小生、巾生;净分大面、白面、二面、小面;旦分老旦、正旦、作旦、刺杀旦、五旦、六旦、耳朵旦等,各行脚色都在表演上形成自己一套完整的表演程式。这些程式化的动作语言,在刻画人物性格、表达心理情绪、渲染戏剧性和增强感染方面,形成了昆曲完整而独特的表演体系。作为一个独立的剧种固然衰微已久,而其艺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