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1760字。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ABC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本教案就是在教学中进行的一种无提问式设计。自己收集资料,自己品析美点,必定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定会发现短小的诗歌中,包涵着无限丰富的世界。而教师则是学习的合作者。
教学步骤:(预习要求,收集诗词作者的生平简历、写作背景)
一、导入 花草树木,山川河流,构成了我们生活的环境,它们本来没有思想,没有感情,只是客观存在,但遭遇了战乱,感受了国破家亡之苦的杜甫却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感慨,所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就是这个道理。今天我们学习的五首诗歌,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让我们走进他们所描绘的景物之中,细细体味其中蕴含的感情。
二、学习曹操的《观沧海》
1.交流收集到的关于曹操的生平简介及本诗的创作背景。
2.朗读并结合背景介绍,明确本诗通过描写大海的辽阔、威严及宏伟气势,来表现作者博大的胸怀及豪迈的气魄。
3.品味,用我“最喜欢___________一句,我读出了___________”的句子来表达对本诗重点词语的理解。
“水何澹澹”(何,多么),读出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感觉,有惊讶,有赞美。
“山岛竦峙”,刻画海岛屹立的样子,给人一种坚定倔强的感觉。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充满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展现出大海那种波澜壮阔的气势。“涌”字极写波涌连天,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写出了沧海之大,展示了大海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气派。
4.小结:本诗虚实结合,情景结合,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现大海,也表现诗人自己,把眼前的海天景物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5.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三、依次学习其他三首诗词。
《次北固山下》重点理解:
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初春)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思乡)哪些词语流露出这种感情?(客路、行舟、何处达、归雁、残夜、旧年)
3.词语赏析: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钱塘湖春行》重点赏析:
1.“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