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复习文言文专题考点知识巩固练习试卷(14份)
- 资源简介:
考点知识巩固练习试卷(14份)
必修一考点对应训练.DOC
必修二考点对应训练.DOC
必修二考点知识巩固.DOC
必修三考点对应训练(二).DOC
必修三考点对应训练(一).DOC
必修三考点知识巩固(二).DOC
必修三考点知识巩固(一).DOC
必修四考点对应训练.DOC
必修四考点知识巩固.DOC
必修五考点对应训练(二).DOC
必修五考点对应训练(一).DOC
必修五考点知识巩固(二).DOC
必修五考点知识巩固(一).DOC
必修一考点知识巩固.DOC考点知识巩固
必修一
[教材篇目]
《劝学(节选)》《师说》《赤壁赋》《始得西山宴游记》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
《劝学(节选)》
(1) 以为轮 通 ,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通 ,
(3)知明而行无过矣 通 ,
(4)君子生非异也 通 ,
《师说》
(5)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通 ,
(6)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通 ,
(7)或师焉,或不焉 通 ,
《赤壁赋》
(8)冯虚御风 通 ,
(9)山川相缪 通 ,
(10)举夸包尊以相属 通 ,
《始得西山宴游记》
(11)自余为僇人 通 ,
(12)梦亦同趣 通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劝学(节选)》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金就砺则利:
(3)不积跬步:
《师说》
(4)句读之不知:
(5)君子不齿:
《赤壁赋》
(6)凌万顷之茫然: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8)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9)苟非吾之所有:
考点知识巩固
必修二
[教材篇目]
《六国论》《阿房宫赋》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
《六国论》
(1)暴秦之欲无厌: 通 ,
(2)当与秦相较: 通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六国论》
(1)弊在赂秦:
(2)盖失强援:
(3)思厥先祖父:
(4)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5)以地事秦:
(6)终继五国迁灭:
(7)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8)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阿房宫赋》
(9)蜀山兀,阿房出:
(10)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11)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12)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13)雷霆乍惊:
(14)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15)奈何取之尽锱铢:
(16)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17)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18)秦人不暇自哀:
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六国论》
(1)率赂秦耶
考点对应训练
【课内语段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 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缘染溪,斫榛莽 缘:沿着
B.箕踞而遨 遨:同“傲”,傲慢
C.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凝:集中
D.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向:先前
2.下列加点的词语不属于活用的一项是 ( )
A.始指异之 B.外与天际
C.萦青缭白 D.四望如一
3.下列对文段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山势高峻,地势多变,山水萦绕,浑然一体,突出了西山的“特立”特点。
B.“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写出了作者登上西山后的感受。
C.文中主要抒发了作者被贬后寄情于山水以消磨时光的消极厌世情绪。
D.作者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是因为西山之游能给作者带来心灵的启迪,能让作者感到超脱旷达,忘却了自我,忘却了烦忧,获得了精神慰藉。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译文:
(2)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译文:
【课外达标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南康直节堂记①
(宋)苏辙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茎;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廷,有不可犯之色。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莫知贵也。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遂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
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堂成,君以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
考点对应训练
【课内语段精读】
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1~3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始速祸焉 速:快速
B.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亲附
C.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惜:可惜
D.则胜负之数 数:命运
2.与“义不赂秦”中“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并力西向 B.日削月割
C.不能独完 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译文:
(2)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译文:
【课外达标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4~7题。
六国论
李 桢
宋二苏氏论六国徒事割地赂秦,自弱,取夷灭,不知坚守纵约;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以摈秦: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
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
所以然者,何也?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而秦独为之,而遂焉者,所谓得天助云尔。嗟夫!自春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