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案例3
- 资源简介:
约2760字。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案例
【设想提出的背景】
这是学生上初中后接触的第一篇文章,一直被我当作读写结合的典范加以运用,实际效果很好。
初中阶段,学生作文最大的问题主要有一下几点:
1、不会描写。简而言之,三言两语,一件事情就高度概括完了。他们往往会认为没有什么好写的,也不知道该怎样写才算详细。为了凑字数,他们一篇作文中往往要写上两三件事情才行。这篇文章紧紧围绕一件事情来写,写得详细生动,能够勾起学生很多相似体验,值得也能够让学生学习和模仿。
2、不会提炼、升华中心。考场作文与一般文章最大不同是中心应该明确,毕竟在批卷时间短、任务紧的情况下,阅卷人很难做到仔细阅读、反复推敲以判断你是否切题或跑题等。大部分同学在写作时往往很难做到通过一件小事情看出一种普遍的人生哲理来。这是一个比较难的写作技巧。但本文却可以在这方面给学生以浅显易懂的示范。
鉴于以上两个主要原因,我的教学设计就将本文定位为读写结合课。具体设计如下。
【目标确定】
1、了解课文中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掌握本文丰富的词语。
2、注意学习和运用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初步学会情事论理的写作技巧。
3、培育学生面在遇到困难时逐步分化困难的能力。
【过程设计】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老师昨天晚上写了一篇作文,想读给大家听听。(设疑激趣,学生刚接触老师,还不了解,都十分感兴趣,掌声极其热烈。)
师读作文。(将原文压缩至二三百字,基本情节保留,细节全部删掉,尽量像学生作文一样,只讲大概,不讲经过,没有描写,如同流水账。)
(此时学生表现往往是失望和恍然大悟,因为提前有预习,他们都知道原文情节,所以会纷纷举手,说是第二课的简介而已。)
师再次激趣:两篇文章哪篇好?为什么好?我们一起来看原文。
二、预习检查:
1、学生板书课题,作者。
2、学生简介作者,教师强调重点(课下注)。
3、字词教学:课后读读写写的音形义。(方式多样,可根据需要自定。)
4、其他补充(学生进行即可,教师做好评价,以保持兴趣和热情,为以后学习培养习惯)。
三、比较阅读:
本文可采取逐段阅读法,和老师的改文处处比较,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本文好在何处。这里有以下基本内容必须分析到:(要处处围绕“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组织学生探讨)
1、开头景物描写的作用。
2、第四段插叙的作用。
3、悬崖处的描写要细品。
4、对比、衬托、铺垫等处要加以分析。
5、直接心理描写处要引起学生注意,也可以让做学生模仿练习。
6、父亲来后要注意通过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表现出我心态的变化。
7、最后两个自然段的作用要分清,鼓励学生在自己写作中加以运用。
8、题目分析:本文题目可否改为《最难忘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