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散文阅读方法探究”课堂实录
- 资源简介:
约7870字。
散文阅读方法探究
一、教学设计说明
1、在高三的复习课中,使“新课程标准”在具体的教学中落到实处,着眼于高考,而不仅仅局限于高考,让学生勤于思考,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2、授学生以“渔”,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掌握方法,探索散文规律。
3、选材方面,选取饱含“民族精神”与“人文精神”,能给人以积极向上动力的美文,让学生于潜移默化中领会“感悟自然”“感悟人生”的要旨。
二、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众多的材料中,学会披文入情,抓住要害,抓住实质,探索散文阅读的规律。
2、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速读、品读、朗读、默读阅读方法;让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3、让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学会筛选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1、散文的阅读规律。
2、渗透“民族心理”“人文精神”的审美教育。
四、教学难点
1、如何披文入情,找到散文的“神”。
2、培养学生整体驾驭散文的能力。
五、教学实录
(一)有关知识的梳理
1、导入本课:教师(打出ppt课件)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披文入情,掌握规律——散文阅读方法探究”。请问同学们,散文的重要特点是什么?
学生齐声:形散而神不散!
师:地球人都知道,是吧?(全体笑)散文的“形散”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1:它的内容非常丰富。
师:“形散”是内容非常丰富?
生1:取材丰富,表现手法灵活多样。
师:(ppt课件)“形散”指散文表现手法不拘一格,表达方式灵活多样;还在于它的内容非常丰富,可以写人写事写物写景。而“神”就是指它的内在实质、内在的精神,它是“聚”的,不散。散文的中心=散文的“神”+作者抒发的强烈情感。
(二)授之以“渔”——从具体的阅读中,教给学生阅读散文的方法
散文的内容几乎无所不包,它可以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社会、人生、自然,只要是世界上存在的,它都可以收罗进去,面对这样的题材,我们怎么去披文入情,通过阅读文字来掌握它的“神”呢?近年来高考“文学作品阅读”基本上选的是散文。那么,有没有一个办法能够釜底抽薪?我们掌握了这个办法就能够解决绝大部分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