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14
- 资源简介:
约2930字。
课 题:艰难国运与雄健国民
课 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授课日期 4.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整体感知文章,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或中心句理解中心的方法
3、情感目标 : 了解作者,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唤起学生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3、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解决方法:教师讲解。
难点:雄健的精神指的是什么
解决方法:学生自读,从书上勾画出来。
疑点:艰难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又怎样的关系。
解决方法:教师启发,学生回答。
4、学法引导: 学习本文,重点是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应联系作者生平和与作背景。
5、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6、教学用具:多媒体
二、教学过程:
导语: 历史的车轮滚滚驶进了崭新的二十一世纪,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在黄河之滨写下了一首回肠荡气的壮丽的史诗。中国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辉煌与骄傲。正因为此,有一些人,我们应当永远怀念,是他们赋予了共和国新生;有一些话语,我们应当永远铭记……
(一) 整体感知
1、 基础知识:
A、 字词:
逼狭(xiá) 崎岖(qíqū) 阻抑(yì) (1)逼狭:狭窄。 (2)崎岖:形容山路不平。 (3)阻抑:阻挡、抑制。 (4)回环曲折:曲折环绕。 (5)亦复如是:也是这样。
B、 作者简介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18年与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并参与《新青年》的编辑工作,1920年3月,在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
李大钊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著作有《守常文集》(1939年出版)、《李大钊选集》(1959年出版)、《李大钊诗选注》(1979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