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区200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终统一测试试题
本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开考前,请考生务必把自己的校名、班级、姓名、学号写在答案卷装订线内的横线左侧。
2,请把全部试题答案认真书写在答题卷上,答案书写必须对应相应的题号,答案不能写在试卷密封线外。
一、 言基础知识(6分,每题2分)
1、下面词语中加下横线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解题 押解 思想解放 浑身解数
B,管教 教书 反对邪教 教学相长
C,降解 投降 降龙伏虎 夜幕降临
D,露天 露骨 斩露头角 藏头露尾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飞翔 沧海桑田 亵赎 眼花繚乱
B,雏形 首屈一指 沏茶 销声匿迹
C,贻误 利令智昏 誊印 名不副实
D,震撼 璀璨夺目 诅咒 语无伦次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会问“月亮为什么会跟我走”、“天有多高”、“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坏人”这些问题。
B,王老师说了一声:“下课!”就走了。
C,三年的高中生活,有人问我什么最难忘?我答不上来。
D,他笑了一下,小李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怎么了?你?”
二、古诗文阅读(40分,4至10题每题2分,11、12题各8分,13题10分。)
认真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溽;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溽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以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王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4,对“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中的“入”和“出”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入:在国内,出:在国外。B,入:对内,出:对外
C,入:在家里,出:在外面。 D,入:在家,出:外出。
5,对“其如是,孰能御之”中的“御”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侍奉。 B,抵挡。 C,治理。 D,使用。
6,下列各句中的“一”字同“定于一”的“一”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 B,六王毕,四海一。
C,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D,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7,文中“彼夺其民时”的“彼”是指代( )
A,那时候。 B,魏国。 C,秦、楚。 D,国君。
8,“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一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A,如今天下为争夺牧场,没有不喜欢杀人的。
B,如今天下放牧的人,没有不以杀人为手段的。
C,如今天下的国君,没有不以杀人为手段的。
D如今天下的国君,没有不喜欢杀人的。
9,下列句子句式结构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叟之所知也。
B,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C,且何谓南阁子也
D,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
10下列说法与孟子的主张不一致的一项是( )
A国君应爱民保民,反对一切使生灵涂炭的战争
B,国君应以仁政治理天下,反对嗜杀百姓
C,梁惠王、梁襄王都在嗜杀者之列,应以爱民保民为本。
D国君爱民保民,百姓归附,天下一统,社会也就安定了。
11,翻译原文中加下划线的句子:
(1),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2),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3),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12,认真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注:张十员外,张籍,他在兄弟辈中的排行中是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天街”指皇城中的街道。“皇城”指京城长安。
(1),这首诗描绘了早春如画的美景。其中“ ”一句是诗人经过细致观察和体会才能发现的。
(2),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首绝句耐人寻味的主旨。
(3),请你谈谈这首绝句所揭示的一般性的道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10小题,每小题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