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一题——第四题的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
一.基础知识(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客栈(zhàn) 乘(chèng)车 嫉(jì)妒 约束(shù)
B.湖泊(pō) 隽(juàn)永 着(zhuó)手 脊(jǐ)背
C.回溯(sù) 悄(qiāo)然 谛(dì)听 蕴藉(jí)
D.混(hùn)乱 炫(xuàn)目 崭(zhàn)新 曲(qǔ)译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
A.不既不离 附庸风雅 老羞成怒 融汇贯通
B.刻苦自厉 不可思议 刚柔相剂 急于事功
C.苦思冥想 闲情逸志 彬彬有理 杀一儆百
D.亘古不变 死有余辜 静谧安详 步履茫然
3.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丽江一带,山清水秀,没有任何污染,是人们度假休闲的理想场所。
B.钱钟书的《谈艺录》在勾通中西广证博引的基础上对中西诗论进行了精微辩析、比较和阐发。
C.维纳斯雕像整个体态采取镙旋状的上升转向,显得赋于变化。
D.“朝花社”介绍了东欧和北欧的一些刚健稚朴的文章。
4.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组是( )
A.曲译(故意曲解原意的翻译)
明珠投暗(文章中比喻好东西落到坏人手里)
B.眷眷(怀念,依依不舍)
屈尊下顾(降低身份来观察民情)
C.绝伦(独一无二)
锱銖必较(再小的事也要进行比较)
D.学富五车(形容书读得多,学问渊博)
岑寂(寂静)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统治下,《文艺新闻》短而 地报道柔石等人被捕时的情景。
(2)军阀混战时期,时局不定,政治形势 莫测。
(3)经过多次探讨,这已是不争的结论了,无可 。
A.隐讳 变幻 质疑
B.隐晦 变换 质疑
C.隐晦 变幻 置疑
D.隐讳 变换 置疑
6.下列各句方括号中的关联词语,必须删去的一项是( )
A.鲁迅的杂文,[对]封建意识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B.[从]上述事实说明,科学技术能极大地提高生产力。
C.或作讲演,[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
D.它虽然不是物种变异的唯一条件,[也]该是最重要的条件。
7.成语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即使住在深山里的农民,也能安贫乐道。
B.“智多星”的点子就是多,碰到难事,别人一筹莫展,他却总能独具匠心。
C.年初四川发生沉船事故,有关人员不足为训,以致六月份再次出现重大事故。
D.学习上不能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要掌握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
8.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2003年全国高考阅卷中,陕西考生用诗歌形式写的作文受到关注,给予了高度评价。
B.“非典”虽然无情肆虐,但它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速了社会文明。
C.“非常时期”,我市各区县加快了空中网络教育建设的速度和规模,为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