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天净沙·秋思》课堂实录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1680个字。
《西江月》《天净沙•秋思》课堂实录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三首诗,体裁各异,有古体诗,有近体诗(即格律诗);内容不同,有描写景物,有抒宏愿壮志,有叙个人情怀。下面我们要学一首词。词作者是南宋的爱国词人,他写的许多词都与当时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有关。由于他力主抗金收复失地,跟当政的投降派发生矛盾,曾两次罢官。这首词是他罢官后隐居在江西上饶带湖期间所作,写的是在一个月色皎洁的夜晚,作者行走在上饶黄沙岭的途中,所看到的乡村景物及其所感受的情绪。请同学们先读词。
(学生读词二遍。)
师:我们先说说对这首词的总体印象。
生:这首词不是写战争,也没有反映政治斗争,而是在写农村夏天丰收的景象。
生:我认为回答不太准确,因为词中没有说亩产多少,而只是说了“稻花香”,这应该是稻谷打苞扬花的时节,根本没有收割,哪里又谈得上丰收呢?
生:词中不是有“丰年”二字吗。
师:读书要注意细节,其实这两个同学的观点都有道理。如果把“丰收的景象”加一个词,你们认为加一什么词呢?
生:在望。
师:好,即将丰收的喜悦表现出来了。你能从某一个视角说出一个画面吗?
(学生读词。)
生:皓月当空,清风徐来,乌鹊惊鸣,蝉噪静夜,远处传来一片青蛙咕咕声,那乘凉的农夫在相互说着今年的收成。这是一幅幽美的农村夏夜图。
师:用诗的语言去说词,真正了解其中的滋味。
生:我认为还有一幅,茅店躲雨图。
生:我认为都不对,因为这首词写的是一个时间流程,它是由多组镜头组合而成的,如果我是影视导演,应该由多个画面去表现词中所写的内容。
师:这个同学说得真好,思路开阔,还想到了影视技术。好,我们再来读词。
(学生读词两遍,老师放录音。)
师:清一个同学示范读一下,老师再范读一遍。看谁能把这首词背下来。
(师生先后范读,学生再读,背词,检查,并教学生划分词的音节。)
师:课后留一个作业。请你用优美的语句来叙述这首词的内容。
点评:说画面,是这节课的特色。说画面的过程就是一个理解内容、体会其中的情趣的过程。先是说总印象,在说总印象时,师生共同探研,教师引导,理清词的内容。再从多角度去说画面,其中一个学生是这样描述一个画面:“皓月当空,清风徐来,乌鹊惊鸣,蝉噪静夜,远处传来一片青蛙咕咕声,那乘凉的农夫在相互说着今年的收成。这是一幅幽美的农村夏夜图。”用词简洁,四字词读来很易上口,表现了较好的语言驾驭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说画面,不是简单的描述,而是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从导演的慧眼去拍摄美丽的画面。
《天净沙》
师:下面我们开始学一首散曲。请同学们先读曲。看谁能够在3分钟之内把这首散曲背下来。
(学生读书5分钟后检查背诵。)
师:同学们3分钟就能把这首散曲背下来,说明这首28字的小令易于吟诵。你能说说对这首小令的感受吗?
(学生读书,分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