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导学案
- 资源简介:
约3510个字。
《黄河颂》导学案
备课:李海鹰审核:初一语文组
学习目标
1. 把握诗文基调,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2. 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感知诗的内涵,合作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
学习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学法指导
(1)学习前搜集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介绍及诗歌的创作背景,加强对诗歌内容的详细理解。
(2)注意结合平时阅读、参观和观看影视作品等知识积累,知道中华儿女感人的英勇事迹,为解读诗歌的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打下坚实的基础。
(3)注重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做到在读中了解内容,在读中品味鉴赏,在读中培养感情。
(4)品析诗歌的语言,用想象丰富其内涵。
学习课时:2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导学
1.生字注音
气魄()哺育()山巅()澎湃()劈开()
狂澜()屏障()浩荡()臂膀()九曲连环()
2资料链接:
(1)、关于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相关知识:《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洗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二、自主学习
(一)个体自主学习,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1.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诵读。
3.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
(二)诗歌的朗诵要点
质疑:怎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
如:学生再次自由朗诵,将刚才的所得加以体会。
三、合作释疑
1、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2、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歌颂的?3、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四、质疑交流
学习贵在发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难或疑惑?提出来与同学交流。
五、迁移延伸
1、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2、再次朗读: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齐读诗歌,共同赞颂黄河,歌颂伟大的中华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