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专题辅导:(五、六、七)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中学作文 / 各类作文指导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2/31 10:03:00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3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专题六  抄袭:模仿借用的雷区
话题浅析:
近年来,高考满分作文曝光率颇高,每年高考一结束各种媒体就纷纷刊登炒作,但历年都有高考满分作文很快收到读者“抄袭”举报:2001年, 四川一考生高考满分作文《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涉嫌抄袭当年第7期《杂文选刊》刊发的《患者吴良知先生的就诊报告》;2003年,海南一考生的高考满分作文《最美丽的鸟》,涉嫌抄袭《故事会》杂志刊发的《爱的误区》。2004年重庆满分作文《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近日被确认为是抄袭自《微型小说选刊》2004年第9期的一篇小小说!另外,江苏省高考作文《一份猫族的声讨书》和广东省《送牛奶》等也都涉嫌抄袭,很多抄袭之作最后都被重罚,想博高分最后却落得十几二十分收场。
在阅卷场,除查实的抄袭文会被严判外,一些有明显的宿构痕迹的文章也会被酌情扣分,难于获得理想的分数。但是,我们又在前文提到模仿借用是写作的一条必经之路,也是时间紧凑的考场作文急就章的机智选择,那么,什么是化用,什么是宿构,什么是抄袭呢?这三者的界线在哪里呢?让我们先来看下面的例文:
例文引航:
(甲文) 《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开头(2004重庆高考作文)
这些天,我一直为自己该怎样死而焦虑不安,我的身体极度不适,但我没上医院,因为前几年有位算命先生告诉过我,我命绝今年,如果挨过了今年,还有几百个日日夜夜。经过深思熟虑,我还是选择上街让人打死。《我是一只想死的鼠》开头(《微型小说选刊》2004年第9期)
这些天,我一直在为如何去死而焦虑不堪,我的身体极度不适,我没有上医院,因为前几年占卜大师就谕告我命绝今年。挨过这一年,还有近两百个日日夜夜。经过痛苦抉择,我筛定一种死法:上街让人打死。
(乙文)  心灵的语言(2004年广东高考阅卷7号标文)
人类是万物之灵,因为其大脑中有着其他动物所没有的“言语区”。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至今,人类恐怕已有数千种不同的语言了吧!不同国家的人之间有着不同的语言,不同地区的人之间有着不同的语言,甚至同一地区中有时还有不同口音。因此,语言上的障碍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南方人到北方去,听不懂那儿的俗语;北方人到南方来,听不惯这儿的腔调;中国人到外国去,问个路都难;外国人到中国来,路牌影响还不大,反而是心灵之间的语言无法沟通,才是最要命的!
“马加爵惨案”至今提起,还令人胆战心惊。是什么令他走上这条不归路?是心灵沟通的缺乏!
父子之间因为偷看日记问题闹翻了脸,甚至导致儿子对父亲痛下毒手,又是为何?是心灵沟通的缺乏!
一名正当青春年华的中学生,因为考试成绩差,怕受父母责怪,居然在厕所中偷偷割脉自尽,究其原因又在哪里?还是心灵沟通的缺乏!
语言的沟通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心灵的对话!马加爵此人平常说话不也很正常吗?他与老师、同学的交往不也很好吗?然而,有谁知道他的内心世界?有谁真正与他的心灵对过话?这几个问题的回答正是其惊人举动的原因。  
心灵沟通的缺乏,造成的是一系列的悲剧;而心灵语言的对话,却能带给人们理解、信心与快乐!
从小就双目失明的海伦•凯勒在黑暗中寻找到了一线光明——她的老师安妮。由于海伦•凯勒又聋又哑,语言对话对于她来说根本没有意义,然而她的老师安妮却凭着爱心和耐心,通过双手,将两人的心灵连在了一起。海伦从此自信起来,坚强起来了。
还记得获过诺贝尔和平奖的特蕾沙修女吗?她对病人的一眼关怀的目光,她与乞丐的一次深情的握手,她对艾滋病患者的一个真诚的亲吻。……这一切,不远胜千言万语,不正是最美的沟通吗?她就是这样忙碌一生,给了多少人以活下去的信心和对未来的希望!
但愿在语言“泛滥”的今天,我们能够多点关注心灵的语言,用理解、关心和爱心,搭建起心灵沟通之桥共创美好的未来!
(丙文)  情景对话(节选)  邓康延
流动的风景
孩子:这条路上有什么好看的东西吗?
老人:有啊,有石头,有水流,有风雨——
孩子:那有什么好看的?
老人:——石头旁边长着小花,大河浪里藏着歌声,暴风雨后挂着彩虹。
人性之光(节选)
十年“文革”动荡后,大学恢复正规招生的第一年;我们几十位从生活底层考来的同学第一次听哲学课。一位苍老的教师巡视我们一周后,在黑板上写下几个遒劲的大字:你认为世上什么最耀眼?
太阳。恒星。激光发射。原予弹爆炸。——大家七嘴八舌。
这时,一位下乡插了10年队的老三届学生站起来说:阴雨天走了半宿的夜路,突然在旷野上看到一豆灯火。
教室霎时极静,这个虚而又实的回答震撼了全班。从那一刻起我悟出了,最感人的故事,源自反差最大的经历,壮美的人生常如垂落的瀑布,飞珠溅玉。
而在人类千年百代的社会场景里,又有什么比得上人性的跌宕升华更惊心动魄呢?——最柔软脆弱的是人性,最厚重刚烈的也是人性。
人性之光常常在暗夜里闪耀。
四幕剧(2000年高考满分作文)
我是中文系的学生,教授布置了一份特殊的作业,看四幕短剧,写篇论文,明天交。
打开投影仪,开始。
第一幕情景对话
背景:一条泥泞的乡间小路,一条小溪静静地流,几块零乱的石头。
A:这有什么风景好看?暴雨、小路、溪流、石头!
B:这有许多东西,小路边长着青草,溪流里藏着歌谣,石头边花朵在欢笑,暴雨后挂着彩
虹——
全剧终——
我凝神思考,在笔记本上写道:其实生活中的任何情景都是美丽的,能发现这一美丽的就是敏锐的眼睛,敏感的思维,更重要的是一颗充满爱与希望的心,正如:生活不是缺少荚,而是缺少发现。
第二幕 半个甜面圈
背景:一个小餐馆中,一张桌子,面对面坐着两个人,他们面前的盘子里各有半个甜面圈。
A:唉!天那!只剩下半个甜面圈。(一脸的无奈)
B:上帝!真是太好了,还有半个甜面圈。(一脸快乐状)
全剧终——(编者注:此部分内容来自《萧伯纳访谈录》)
笔记本上留下我清晰的字迹:乐观和悲观其实是两种生活状态。乐观者看到的永远是希望,而悲观者看到的永远是失望。在人生旅途中,乐观者永远向前看,向前走,大步流星;悲观者永远向后看,原地停留甚至向后走,惊慌失措。正如:乐观的人被玫瑰刺伤后仍会说多美的花,悲观的人在看到刺时就会说多糟啊。我选择玫瑰的美丽,因此我选择前者。
第三幕 世界上什么东西最亮
背景:上山下乡刚回城的老三届在听一位哲学老师上课,黑板上一行字:世界上什么东西最亮?有人说太阳,有人说原子弹爆炸时的光。有人说是激光——教室里充满着七嘴八舌地议论。一位知青站起来说,是在雨夜中漆黑的泥泞小路上走了许久,突然看见远方一点如豆的灯火,全场一片寂静——
全剧终——
心中有一些东西在涌动。我想起了巴金的名篇《灯》,似乎当时不能体会的温暖渐渐真实起来。世间最亮的其实是人性之光,一如那小小的心灯,一如那如豆的灯火。温暖是无处不在的,温暖着自己,也温暖了别人。正如: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可是,第四幕却没有看到。够了,这三幕的感动让我一夜无眠。清晨,我交上论文,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儒雅的教授笑了:看了三幕剧的感受是多种多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你下笔的同时,第四幕已经上演,你的答案就是第四幕——真实的人生。
我大悟。生活有许多精彩的诠释,我的答案只有八个字:热爱、乐观、感悟、付出——
点评指要:
甲所列两文整篇文章后者与前者都非常相近,相同部分达90%以上。前者有24个自然段,后者有19个自然段。两篇文章标题只一字之差。两者有近20处不同,但不同之处字数相差不到50字。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法律部主任汤兆志指出“如果相同程度达90%以上,一般来说可以认为是抄袭”,“根据国家版权局的有关解释,抄袭和剽窃近为同一概念。剽窃、抄袭是指把他人作品据为已有的行为。抄袭者不是自己付出创造性劳动,只是把他人作品个别内容和词句略作改动”。
乙文开头与结尾是在谈语言与沟通的关系,但中间主体部分撇开了语言来大谈沟通,大部分篇幅都是在谈“心灵的沟通”而不是阐释对语言和沟通的关系的认识,评卷组认为结构有断裂之感,内容有宿构嫌疑,判为基本符合题意,属议论文三类卷,最后得36分。
丙文中所使用的三幕剧都非常扣题也非常有文学性,是文章中的“亮点”,很能抓住阅卷入的眼球,但实际上这三个片段都不是作者在考场上的即时创造,而是借用自他人的作品,但他不 是简单照搬,而是紧紧围绕“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一话题,巧妙地把平时阅读中积累的素材移 植到自己的作品中,然后加上紧扣中心的点评,作品不论形式还是内容都有相当多的自己的东 西,在借用模仿的基础上又很有独创性,体现了考生丰厚的阅读背景和急中生智的应考智慧,所 以这篇文章虽广泛流传但没有任何人提出异议。  
策略解说:  
我们可以清楚地意识到,所谓抄袭,按照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必须 具有独创性。在考场上背默出他人的作品,这种背默行为不具有任何独立创造性。而且,从考场 的实际来看,明显的抄袭主要集中在编述故事的记叙性文体方面,将别人的整个故事几乎是原封 不动地搬过来祈求高分,高考作文题后已明确标明“不得抄袭”,这种没有任何自己的劳动和智 慧的剽窃行为理应受到严惩,绝不可采用。  
所谓宿构跟抄袭差不多,就是把事先准备好的话题内容相近的文章直接搬过来,客观地讲, 如果考前准备的作文和高考的话题完全一致,那么宿构文就很难被发现,但实际的情况是这种几率很小。考生在考场上如果没有根据具体的话题随机应变的能力,不能应话题而“化”,机械抄套自然就会露馅。  
所谓化用,或是引用仿用别人文章或语句,或是对别人的作品内容加入了自己的情感、判断和观点,进行二度创造。如例文《四幕剧》, 当然,如果能注明引文出处,更能体现作者严谨的学术态度和诚信的人文修养,更能赢得阅卷人的青睐。  
所以,在备考中,我们要学会模仿化用,学会改造宿构,坚决反对抄袭。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