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古诗鉴赏教案3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古诗鉴赏(一)
●考查范围:古典诗歌(诗词曲),且从近几年高考情况看侧重考查唐宋两代的诗词。
●能力层级:E(鉴赏评价)
●题型:主观表达题。
●分值:6分
●考查内容:
2004年考纲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用的观点态度
(据《考试说明》要求,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
鉴赏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2、鉴赏其语言;3、鉴赏其表达技巧。)
本节课
【教学目标】鉴赏古典诗歌中形象
1、了解古典诗歌中的形象的类型;
2、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中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典型例题
导语:什么是形象?高考中鉴赏形象怎么考?我们应该怎样去鉴赏形象?还是让我们从高考题中去找答案吧!
【例一】2004高考全国卷(山东 山西 河南 河北 安徽 江西)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答: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例二】2004高考题广东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答: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意。“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寂寞;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之“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塑造了一种天高地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或孤清)意境。
【例三】2004年高考全国卷(广西、海南、西藏、陕西、内蒙古)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答: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高考题分析:
1、例一中的“寻常”细节是“又开封”。“又开封”是人物的动作,这道题考查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