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边》说课稿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7/27 15:23:25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9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030字。

  《在山的那边》说课稿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在山的那边》。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安排、延伸探究、教学反思、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在山的那边》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讲读课文,作者是王家新,体裁是现代诗歌。作为本教材及本单元的第一课,承担着单元目标引导学生追求理想、体味人生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在山的那边》体裁是现代诗歌,《语文课程标准》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在山的那边》这首诗表达了一种信念,蕴含了一个哲理。诗人以群山和大海为意象,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从而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不要企望一蹴而就,不要因为多次奋斗不能达到目的就灰心丧气。据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知识目标:理解积累:痴想、凝成、诱惑、喧腾、一瞬间等词语,学会运用。
  2.能力目标:学会朗读、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
  3.情感目标:树立正确的理想,积极乐观的生活,实现人生价值。
  教学重难点:根据现代诗歌的文体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设定为:反复朗读课文,品味语言。新课标要求初中学生在阅读时能够了解常用的写作手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因此本课教学难点设定为:对诗中无数座山的理解,以及文中“山”与“海”的象征意义。
  二、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是刚进入中学学习的学生,对于中学阶段的语文学习还处于一个适应期。根据这一特殊情况,我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情出发,在教学中我将采用:
  1.课前预习;
  我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初步感知课文,通过工具书自行查找课文中的生字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