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语类》三则教案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修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7/24 16:48:01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9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7490字。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朱子语类》三则
  湖南武冈二中    肖海涛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朱熹对中国古代教育的促进作用。
  2、研读《朱子语类》三则中的第一则。
  一、引入课文(略)
  二、了解朱熹
  朱熹(1130.~1202) 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别号紫阳,南宋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省婺源县)人。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人们曾用这样的话赞美他:“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归。”
  曾赴岳麓书院 讲学三月,生徒逾千人 。还动员衡州官府重修石鼓书院,撰写了一篇名垂千秋的《石鼓书院记》,使“石鼓有声于天下”。提出把书院办成德行道义之实的教育机构的方针,使书院教育走上正轨。
  1178年在庐山唐代李渤隐居旧址,建立“白鹿洞书院”进行讲学,并制定一整套学规。即: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教之目”。“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为学之序”。 “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的“修身之要”。 “政权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处事之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接物之要”。
  这个“白鹿洞书院”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而其“学规”则成为各书院的楷模,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1181年朱熹解职回乡,在武夷山修建“武夷精舍”,广召门徒,传播理学。为了帮助人们学习儒家经典,他又于儒家经典中精心节选出“四书,并刻印发行。四书后来成为封建教育的教科书,使儒家思想全面控制了中国封建社会。
  1193年朱熹任职于湖南,不顾政务缠身,又主持修复岳麓书院,使其成为朱熹讲学授徒、传播理学的场所。书院在南宋盛行,几乎取代官学,这种盛况是与朱熹的提倡直接有关。
  三、研读文本
  【 原文】                             第一则
  读书须读到不忍舍处,方是见得真味。若读之数过,略晓其义即厌之,欲别求书看,则是於此一卷书犹未得趣也。盖人心之灵,天理所在,用之则愈明。只提醒精神,终日著意,看得多少文字!穷得多少义理!徒为懒倦,则精神自是愦愦,只恁昏塞不通,可惜!
  1、结合注释,自主翻译并详细批注第一则。
  2、教师检测重点文言知识。
  (1)释义
  A若读之数过   遍,次
  B略晓其义即厌之   满足 
  C终日着意       用心
  D徒为倦懒       只是
  E则精神自是愦愦   昏乱不清醒
  (2)翻译句子
  A盖人心之灵,天理所在,用之则愈明。
  人心的性灵,由天理所决定,勤于用心就会更加明白事理。
  B只提醒精神,终日着意,看得多少文字,穷得多少义理。
  只要提神醒志,整天用心,就可阅读很多文字,穷尽很多道理。
  (3)【 翻译 】                              第一则
  读书应该读到不忍释手之时,才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