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市初中三年级语文联考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合计
24 25
得分
一、选择题:(20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箕踞(jù)而遨 霪雨霏霏(fēi) 伛偻(lǚ)提携
B、觥(ɡõnɡ)筹交错 岑岑(cén)加重 锲(qiè)而不舍
C、云树蓊(wēnɡ)郁 斜晖脉脉(mò) 横无际涯(yá)
D、珍馐(хiū)佳肴 天籁(lài)人籁 倩女靧(huì)面
2、下列四个括号内应填写的一组词语依次是:( )
长城的城墙是黑灰色的,浓重中透出一种( );故宫的宫墙是朱砂色的,深沉中显出一种( )。它们毕竟都已成为历史。我更喜欢的是近年来并肩崛起的新楼宇和那些纵横飞架的立交桥,它们的色彩趋于明快、( )、奔放,因而也更使人感到( )。
A、冷峻 威严 热烈 亲近 B、冷静 威力 热忱 亲密
C、冷清 威势 粗犷 亲热 D、冷寂 威风 绚丽 亲切
3、下列场合人物的语言简明得体的一项是( )
A、(食堂内)炊事员:莫挤、莫挤,饭菜有的是。后面排队!
B、(公共汽车内)售票员:前方到站——黄鹤楼,请作好准备,依次下车。
C、(广播室内)播音员:今天全天的播音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收听,谢谢再见,祝大家晚安!
D、(教室内)老师:这么简单的题都讲三遍了,还不懂?我没办法了。
4、对《渔家傲》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渔 家 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笛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A、词人先点明季节,然后用“异”字统领下文,从大雁南飞、边声四起,孤城三个方面分别叙述,渲染出了西北边地的荒凉。
B、“四面边声”、“千嶂里”两句从听觉和视觉上进一步加深悲凉的感爱,描绘了整个塞上荒僻的情景。
C、“将军白发征夫泪”含意深远,扣人心弦,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D、词中表现了词人决心守边御敌的英雄气慨,咏叹了边防战士由于不曾击破敌人为国立功的内心抑郁,所以全词风格慷慨悲壮。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5—8题: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予观夫巴陵胜状:优美的样子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雄伟景象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要求、奢求。 D、然则何时而乐耶:既然这样,那么。
6、对下列文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清晨,湖上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昏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
B、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么会有所不同呢?
C、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他们)不因环境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D、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道呢?
7、对选文有关内容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①节中是写“岳阳楼之大观”,虽然写得概括,但用了形象的词语绘声绘形,因此写得富于形象,气魄宏大。
B、洞庭湖本是无生命之物,第①节中用“衔”、“吞”易使人产生生命之感,并领会到洞庭湖气吞山河的壮阔景象,形成一幅生动的图画。
C、第②节主要是议论,写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抒发“古仁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
D、这两节文字语言简洁、凝练,琅琅上口;同时骈句散句结合,读来长短交错,抑扬变化,给人美的享受。
8、选出述说不正确的一项( )
A、作者从“我”的观察视角,描写亲身所见“岳阳楼之大观”,渲染出洞庭湖浩瀚的气势,让人读来真实可信。
B、第①节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情、异”是关键词,是全文抒情,议论的基础也使得,行文前顾后盼,文理绵密。
C、第②节中议论振聋发聩,先指出“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再发出慨叹“古仁人”大慨没有快乐的时候。
D、“微斯人,吾谁与归?”中自明志向,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一方面激励自己,一方面鼓励别人,委婉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