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3
- 资源简介:
约3150字。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
一、导入课题
师:在学习课文之前,我先给大家念一首小诗:你是最了不起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全不在话下/谈笑间,钟山风雨,一派豪壮/你看重战地的黄花。
你知道这首诗写的是谁吗?
生:(沉默)
师:(背)江山如此多娇,令无数英雄竞折腰。……
生:(随口接下去背)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师: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生:(大声齐答)毛泽东。
师:那老师刚才念的小诗写的又是谁呢?
生:(脱口而出)毛泽东!
师:这是诗人任泽健《诗人毛泽东》中的句子。毛泽东,不但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也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他善于用古典诗词的形式写现代精神。今天我们要学习他的《沁园春长沙》,领略一下1925年毛泽东笔下风流人物的风采。(板书:《沁园春长沙》)
二、研读课文
(一)整体感知课文
师;听老师把课文朗读一遍,请大家熟悉课文。
(教师朗读课文,之后讲解)本文写作于1925年。毛泽东的诗词作品大多与其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密切相关。谁能介绍一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生:文章写于1925年秋。当时,毛泽东在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后为躲避军阀赵恒惕的逮捕,秘密离开韶山,南下广州开展革命活动。途经长沙时,重游橘子洲,心潮起伏,写下这首词。
师:介绍得不错。老师补充一点:作品创作的当年,爆发了震撼全国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农民运动也在十几个省迅速发展,革命斗争形成了高潮。而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对革命也加强了镇压,革命活动的环境又十分艰险。1925年2月,毛泽东从上海回到家乡韶山开展农民运动,组织农会,引起反动派的注意,不得不离开韶山。
请大家齐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同时思考:词的上下阕的描写各有什么侧重?
生A:上阕侧重写江,下阕侧重写人。
生B:上阕写寒秋,下阕写往事。
生C:上阕写橘子州,下阕写百侣。
师:(提示)写诗的目的在于抒情。词往往擅长于间接抒情,看看本文是借助什么来抒情的?(板书:抒情)
生B:上阕侧重写景抒情,下阕侧重回忆往事抒情。(板书:写景 忆事)
师:(追问)写的是什么景?忆的又是哪些事呢?
生B:写的是湘江寒秋景色,忆的是峥嵘岁月的事
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还不错。不过诗歌用语简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