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瀑布》教学设计1
- 资源简介:
约1910个字。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初步掌握修辞的表达作用,并学会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壮丽,感悟作者在写景过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以及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结合朗读,品味文章极具感染力的语言,初步掌握修辞的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黄河瀑布的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一、导入新课。
师:说起“瀑布”,我们能想起哪些诗句?(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今天我们要认识的瀑布是壶口瀑布。它在哪里?为什么叫壶口瀑布?大家去没去过壶口瀑布?(学生交流、评价)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去看一下,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
(媒体出示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瀑布的壮阔气势)
师:同学们觉得壶口瀑布怎么样?气势如何?(预设:壮观或气势磅礴板书)
历代文人赞美“黄河天下险,壶口最惊人。”那么壶口瀑布的雄壮气势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就一起到文章中领略壶口瀑布的气势。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疏通生字词:媒体出示,齐读。
师:通过预习课文,同学们对壶口瀑布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然后告诉老师作者先后几次观赏了瀑布?
指名交流。作者先后(生答)两次观赏瀑布,第一次是—(雨季),第二次是—(枯水季节)。
师:每个季节的瀑布也有着不同的特点。作者哪一次欣赏到的瀑布格外吸引你?为什么吸引你?请找到描写瀑布的句子划下来,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同桌交流,3分钟)
师:老师很喜欢这几句话,不知道有没有同学和老师喜欢的句子是一样的?
出示例句:
⑴“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⑵“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⑶“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
齐读。
为什么喜欢?
预设:回答喜欢的理由:用了很多修辞。
师:初中阶段我们常用的修辞都有哪些?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比、反问、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