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面包飘香》教案1
- 资源简介:
约2130字。
《那一年,面包飘香》教案
教学目标:1、学习倒叙手法和悬念的运用;
2、领悟一技之长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1、倒叙的叙述方法;
2、把握人物形象。
一、导入
讲述动画片“烤焦面包”的故事:
烤焦面包原本是一块用日本顶级的红豆馅料制作,一天只发售20个的红豆面包。可惜的是,当烤焦面包正兴高采烈地期望出炉的那一刻,竟不幸掉进火炉,等到被发现时,名贵的身躯早已被烧焦,且发出阵阵臭味。从此烤焦面包性情大变,意志消沉。他觉得自己不受别人的喜爱,他感受到人情的冷暖,于是开始自暴自弃,抽烟酗酒,终日无所事事。一旦遇到新鲜面包,只对他们发牢骚。不过,他也有发奋的时候,有时他会看看那本“怎样成为好吃的面包”的书。他会对目标不明确的“漂亮面包”进行说教,甚或做出疯狂挤进售卖袋的过激行为。
讨论: 烤焦面包为什么如此沮丧,觉得人生没有希望,甚至想放弃它的面包人生?
由烤焦面包,你想到了什么?
明确:“烤焦”这件事对于面包来说是不可逆的,即使用尽各种方法,也无法使自己变回“漂亮面包”。因为家庭、个人、学习等方面的种种原因,同学们上了职高,但你们当中的很多人并不甘于做一个有技术的工人,你们提起名牌大学仍然两眼放光。但是,只要我们有信心、够坚强,我们职高生仍有机会重拾信心,创造幸福的人生,做一个“永远烤不焦的面包”。再看烤焦面包,即使知道人生是完全没希望的,仍然会偶尔振作,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一蹶不振意志消沉或者自暴自弃呢?
二、简介作者
李家同,1939年生,台湾知名学者,曾任台湾静宜大学校长以及“暨南国际大学”资讯工程学系及资讯管理学系教授。近年来从事创作,提倡社会关怀、照顾弱势群体,并且推广英文教育。著作屡屡登上畅销书排行榜。台湾媒体称其为“台湾的良心”。还被台湾各大学传播系主任评为2008至2009年度典范名人(文化类)。其曾祖父李瀚章是清末名臣李鸿章的哥哥,与作家张爱玲为同辈。目前在台湾清华大学担任教职。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谈故事:文章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5、6句话概括) 李老师很喜欢吃面包,最近几个月来一直有不知名的人给他送好吃的面包,他感到很疑惑。有一次,他跟着送面包的人到了一家面包店。面包店的大师傅热情招待了他,他享受美味蛋糕的同时对这家店的老板很感兴趣,大师傅递给他一个信封,让他回忆起一段往事:他曾教过的一个学生原来成绩不错,但由于家庭原因最终放弃了学业。最后他才明白原来大师傅就是这家店的老板,也是那位多年前的学生。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艰苦创业,学得一技之长,最终开了属于自己的面包店。感恩于李老师给他的鼓励,因此面包师傅才送面包给老师吃。
从题目入手,学生齐读题目,指导学生从题目中获得信息,带着思考进入文本。
问题:
“飘香”的是什么,难道仅仅是面包吗?从“飘香”着手,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深入文本探究。(速读,结合文章内容做答。)
(指导学生由题目产生联想,发散思维,主动提出问题,有利于其自觉的梳理文章的思路,获得整体印象,较好的体会文章的主题,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