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贾》教学设计2
- 资源简介:
约2940字。
《鞭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实词和虚词、通假字、文言句式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把握文章寓意,理解文章内容、主旨;学习本文借用寓言故事说理的
写作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敢于批判社会时弊的精神品格,以及胸怀社稷的大胸襟。
教学重点:通过把握文章寓意,理解文章内容、主旨。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借用寓言故事说理的写作技巧。
教学方法:自读法、比较法、引导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
“黔驴技穷”是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它来自于柳宗元所写的寓言故事《黔之驴》。柳宗元善于借寓言故事塑造拟人化的艺术形象,阐明深刻的道理,很有哲理意味。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柳宗元的寓言《鞭贾》。
【解题】
鞭贾:卖鞭子的商人。文章以“鞭贾”为题,其实只是用卖鞭人的话来影射当时的官员,体现出了作者高度的智慧和高超的行文技巧。
【写作背景介绍】
中唐时期社会上流行着一种很不好的风尚,许多官员好高骛远,往往认为自己的才能与地位不相符,片面地追求那些高爵位以炫耀自己。如此之势,引起了社会上一种广泛地追逐虚名而不重务实的浮夸之风,柳宗元有感于这种社会风气的危害之重,而借卖鞭者之言讽刺世俗之风。
【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其贾宜五十,贾:同“价”,价格、价值。 则蹇仄而不植,植,同“直”。其节朽黑而无文,文,通“纹”,纹理。 则遬然枯,遬,通“速”,极短时间,极快速。
余曷不至于公卿,曷,通“何”,为什么。
二,翻译以下句子,辨析加点词在独特语言环境下的特殊含义:
(1)视其握,则蹇仄而不植——看那鞭子的柄歪曲不正。握,动词用为名词,“握柄、
把柄”。
(2)向之黄者栀也,泽者蜡也——过去的黄色是用栀染的,光泽是用蜡打出来的。判断句。栀,名词活用为动词,“用栀子染”;蜡:名词活用为动词,“用蜡打出来”。
(3)后出东郊,争道长乐坂下,马相踶,因大击,鞭折而为五六——后来出去东郊,在长乐坂下拥挤争道,马匹互相踢踏,于是狠很地打了马一鞭子,鞭子就断成了五六节。省略句 + 倒装句:争道(于)长乐坂下 = (于)长乐坂下争道。五六:数词活用为名词,“五六节” 。
【内容解析】
1、复述第一段的故事情节,说说文中鞭子从外表、效用、质地方面来看有什么特点?
明确:故事情节,卖鞭——买鞭——视鞭——濯鞭——鞭折。外表。首,拳蹙而不遂。握,蹇仄而不植。行水,一去一来不相承。节,朽黑而无文。举之,翲然若挥虚。色泽,黄而泽。效用,“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