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作文四方来“材”
- 资源简介:
约3660字。
让学生作文四方来“材”
学生作文,常陷于无话可说的境地,就是勉强说之,也大多是内容空洞,描述笼统,对事情的感受不够真切,对事情的思考也缺少深度,作文个性难以凸显。究其因,主要是缺少鲜活可用的素材。那么如何才能获取有效的素材呢,我以为可从以下几点确保学生作文时能四方来“材”。
一方:从生活体验中来
作文是生活的再现,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一篇文章的内容,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对自己生活的一种叙述和感悟。学生要想写好作文,就要能从生活体验中汲取作文的养料。在生活中,在学生的周围,有很多的写作素材。如早读课上,一位学生突然呕吐了,让学生写写当时同学们的表现和感想;学校开运动会了,天气突变时,让学生说说此时的所思、所想;开学典礼上,对优秀学生代表的发言有何感想;学校用餐时所见、所感……这些都是练笔的好材料。因此,只要教师能善于用敏锐的眼睛去发现、去启迪,去引导学生捕捉,将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使之产生表达的渴望,就能激起学生的写作热情。有了这样的生活积淀,学生写作时还会有无米之炊的感觉吗?
有人认为:我们成天闷在巴掌大一块的校园之中,少了纷扰的人事,缺了繁花似锦、灯红酒绿的时景;看不见波澜壮阔风起云涌的场景,听不见荡气回荡苍茫悲壮的声响……一句话,纷繁复杂的社会,多姿多彩的生活离我们远了,那情节离奇曲折、耐人寻味深思的好作文素材,全与我们失去了联系。我们写不出好文章理所当然。我要说:我们对作文的用心还远远不够。不错,我们是生活在一个比大千世界渺小得多的校园之中,但是先贤哲人谆谆告诫我们:一滴水也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置身于校园之中绝非生活在“世外桃源”之地,不必说语文老师的旁征博引,历史老师的上下五千年,地理老师的东西南北,英语老师的洋腔洋调;也不必说数学老师的缜密推理,物理老师的宏观微观,化学老师的千变万化;更不必说电视上演绎的人间万象,网络上地球村四通八达。也没有必要让大家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训,单是我们的每一日就能让自己欢喜忧愁:晨钟甫响有人兴奋昂扬,有人疲惫反感;父母的唠叨饶舌,有人欣慰温馨,有人冷漠厌烦;迟到时的一声“报告”有人轻松自在,有人惭愧不安……林林总总都能让我们找到生活中的情感,体味到心灵的悸动,它们全是上好的作文素材。
当然,有生活不一定体验,要有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