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04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月考试卷33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初一月考语文试卷20041225
命题人: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永丰中学 钱义国
(苏教版新课程)
时间:100分钟 总分:100分(含书面分3分)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心不在yān_________ 不见xī_________月 岁以大穰________ 论________语
2、下边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呼朋引伴 窃窃私语 重岩叠障 春华秋实 承前起后
闲情意致 天高地厚 根深帝固 付诸行动 诲人不倦
错别字
改正
3、在下列句子的空格处填入相应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⑴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______一样……
⑵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_________。
⑶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______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A、沸腾 升腾 蒸腾 B、升腾 沸腾 蒸腾
C、升腾 蒸腾 沸腾 D、沸腾 蒸腾 升腾
4、下列句子从修辞角度看不同于其他各项的一项是( )2分
A、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B、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C、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D、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5、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些人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漫不经心。
B、那一脸的无奈,把他在生活重压下日渐萎缩的灵魂一览无余地展现出来。
C、这伙歹徒竟敢在这样的闹市区公开作案,简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D、上初中时,住在上海的表哥给我写过一封信,他要我认真学习,不耻下问,经常向老师请教。这封信对我的帮助很大。
6、品读唐朝诗人刘禹锡的《秋词》,找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2分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A.从古到今文人总是悲叹秋天的寂寥,这是因为他们只看到秋天气象肃杀,而作者却看到了秋天正是喜获丰收的美好季节。
B.第三句中的一个“排”字,写出了孤鹤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这正是诗人虽遭贬抑,却绝不消沉的顽强意志的生动体现。
C.第一句应诵读得深沉旷远,使人们联想到从古到今众多“悲秋”的名句名篇,给人以一种厚重的沧桑之感。
D.后三句显示出乐观向上、气冲霄汉的豪迈气概和开阔雄健、明净爽朗的意境,所以诵读时应愈来愈高昂有力。
7、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①但愿人长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③《论语》中“学”与“思”辩证关系的一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运用嗅觉和听觉表现丰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作者美好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面是我国航天英雄凯旋飞抵北京受到各界热烈欢迎的新闻片,请你仔细观察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