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五首》教案31
- 资源简介:
约7650字。
29.诗词五首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典诗词的不同体裁,积累有关古典诗词的文学常识。
2、学习古典诗词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品味诗词的意境。
3、诵读诗词,体悟作者的情怀和诗词中所蕴涵的哲理。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活经历、思想倾向,品味词的语言有意境。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品味词的语言及意境。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诗歌,它滥觞于《诗经》,千百年的发展,使之蔚为大观。屈原是中国诗人高标独举的第一人,在他身后,群星璀璨,熠熠生辉。今天我们学习五首古典诗词,遨游诗的世界,神交我们倾慕已久的诗人。
二、文学常识
1、中国古典诗歌的分类
四言古诗:出现最早(《诗经》)
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曹操《短歌行》)
古体诗 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杂言诗:(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诗 五言绝句:(王之涣《登鹳雀楼》)
绝句 七言绝句:(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近体诗 五言律诗:(杜甫《春望》)
律师 七言律诗:(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词:两宋成就最高(苏轼《水调歌头》)
小令:(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曲:元代成就最高 散曲 套数(睢<suī>景臣《高祖还乡》)
剧曲
2、乐府诗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为乐府或拟乐府。《十五从军征》就是一首乐府诗。
3、律诗和绝句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于句数上。绝句共有四句,律诗共有八句。律诗每两句为一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绝句又叫“截句”。绝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但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则必须对仗。《归园田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终南别业》皆为五律。
4、词和词牌
词,又称“诗余”、“长短句”。它兴起于南朝,成形于晚唐,盛行于宋代;最早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所以每首词都须按一定的歌谱填写,这歌谱叫词牌。课文所选的两首词“渔家傲”、“长相思”皆为词牌名。
三、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1、陶渊明可算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因为他写出了大量歌颂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的诗篇。他做过几任小官,41岁那年辞官而归,从此住在农村,亲自参加田间劳动,直至63岁去世。这首涛是他辞官的第二年写的,诗题的意思是回到园田居住。附带说一下,在封建时代,皇帝及大臣死后朝廷都要根据他们的行事给一个谥号;陶渊明不是大臣,“靖节”这个谥号是他死后朋友和门人私下给的,为的是表彰他高尚的节操,可以叫“私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