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10-2011学年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1题,约7850字。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10-2011学年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II卷部分请在答题卷上作答。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创伤/重创敌军 投奔/奔走相告 蒙骗/蒙混过关
B.别扭/别开生面 旋风/旋转乾坤 专横/横行霸道
C.谙熟/黯然失色 缜密/半嗔半笑 炮烙/刨根问底
D.渲染/煊赫一时 罢黜/相形见绌 辑录/缉拿归案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果实累累 优柔寡断 挑肥捡瘦 味同嚼蜡
B.山青水秀 脉脉含情 变幻莫测 金榜题名
C.故伎重演 变本加厉 艰苦卓绝 绵里藏针
D.量体裁衣 唇枪舌箭 罄竹难书 分庭抗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颇具魅力的网络广告已悄然走进我们的生活,可网络终归有点“虚”,即使再透明,仅凭几张图片,购物者仍不免有雾里看花之感。
B.现在是高考冲刺的黄金时段,我们每位同学都要利用好每一分钟,等到高考结束后再做事后诸葛亮,后悔可就晚了。
C.安保部门指出:对于安全保卫工作不落实,存在安全隐患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要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及负责人的责任。
D.产品广告用谐音字,篡改成语;店铺书写牌匾,繁简夹杂,不伦不类……广大群众和专家学者对此表示忧虑。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成青快速铁路”的正式运行,大大缩短了成都至青城山的时间,激发了成都市民玄亲近自然的热情,也吸引了其他各地渴望“问道青城山"的群众的高度关注。
B.加强油品市场的监测和监管,严厉打击虚假销售、偷逃税款、油品走私、经营假冒伪劣油品以及合同欺诈、违法行为等,确保成品油市场的稳定。
C.近日财政部、审计署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党政机关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用支出要在近3年平均数基础上降低近15%左右。
D.普通高中学校是课程改革的主体和具体实施者,校长是学校课程改革的主要责任人,要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创造性地组织好学校新课程实施工作。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动时期,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的理念也逐渐趋于成熟。其成熟的重要标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和”与“同”两个范畴的对举,二是“和实生物”与“和而不同”这两个重要命题的提出。
“和”与“同”两个概念的对举,是由西周末年郑国的史官史伯提出来的。据《国语。郑语》载,郑桓公问史伯:“周其弊乎?”史伯回答说,恐怕要必然走向衰败。衰败的 主要原因,是周的统治者“去和而取同”,即没有处理好“和”与“同”的关系,一味地追求“同”而抛弃“和”。在史伯看来,“和”与“同”是内涵不同的两个概念。“和”是“以它平它”,即不同的东西相加所形成的共同体;而“同”则是“以同裨同”,即相同的东西再加上相同的东西,无论加多少,最后还是绝对的单一体。因此,“和”体现的是由不同因素构成的事物多样性的统一,而“同”则是由相同因素构成的事物单一性的简单同一。多样性的统一,能够使这个共同体“丰长而物归之”,即丰富、发展并生成新东西。而单一性的简单同一,则只能是“同则不继”。《说文》:“继者,续也,从从系。”因此,“不继”则为“绝”,即不能产生任何新东西,从而使单一的同一体走向衰亡和灭绝。
可见,“和”与“同”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对范畴,只有在两者对举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理解“和”的内涵,这体现了中国哲学的和谐理念所包含的辩证思维逻辑。“和”是万物生成发展的根据,也是事物存在发展的内在动力,这也就是史伯提出的“和实生物”这一命题的确切涵义。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晏婴,发挥了史伯提出的“和实生物”的思想,进一步扩展和深化了“和同之辨”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