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广西宁明一中:陆江
爱因斯坦说:"不管时代潮流和社会风尚如何,人总是要凭自己高尚的品质,超过时代和社会,走自己的路。"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它应为培养新世纪高素质人才打好基础。语文教学内容中包含着生动丰富的文字美,变化有致的结构美,尤其蕴涵着动人心魂的人物形象美。阅读教学和审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有文学就有美学,文因美存。阅读课虽没有音乐、美术那么直感。但它却能赋予审美教育更为广阔的天地。因此阅读教学与审美教育不可分割,理智评价与情感评价当融为一体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善于扶发幽微,在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在阅读教学中,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素养。
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的培养。
一、品词析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鉴赏美。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 发现。"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就要引导他们在品味好词语,分析句式、句意中去发现美、品体美,鉴赏美。如《赵州桥》一课,在学习第3自然段时,让学生紧抓住中心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以及中心词语"精美的图案",结合书上插图、教学挂图和投影片上各种龙的图案,来品体作者遣词造句之形象生动。其中"回首遥望、双龙戏珠、相互缠绕"等神形兼备的描写以及"吐、抵、游"等动词的准确运用更是赋予这些石雕龙鲜活的生命力,千姿百态,大有一触即活之势。无限情态尽在眼前之感。通过阅读欣赏,品词析句,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所表现出令人赞叹的创造智慧,继而使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得到升华。
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受美。
"情"包蕴在课文内容中,"境"是课文内容所构成的整体画面。教学时,创设情境,学生通过感官,置身丰富、逼真的气氛中,可以驱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讲述,精彩的画面,直观形象的表演,以及电教设备的运用,创设一种审美意境,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掌握语言艺术、领会文章意境的欲望。例如《观潮》一课通过形象逼真的录像,把钱塘江大潮来时那汹涌澎湃、气壮山河的宏伟气势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急切探知课文内容,进而领悟大自然的奥秘与力量。
三、剖析形象,引导学生赞赏高尚品质,追求精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