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导学案1
- 资源简介:
约22500字,《过秦论》导学案,有教师版和学生版,内容丰富,富有创意,讲练结合,小组合作,高效实用。
《过秦论》导学案
广州市第十七中学 黄晓霞编
Xiaxia10@126.com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反对暴政、提倡仁政的政治主张在当时条件下的进步意义及其历史局限。明白“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意义。
2、学习本文纵横捭阖、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以及借助的手法。
3、归纳重点实词的词义、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4、在理解基础上能背诵重点段落。
【学习重点】目标1、3
【学习时数】3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能熟读课文。
2、 能解决本文出现的重点字词句,并做到翻译全文。
【预习案】
(一)阅读以下关于作者的相关材料。(3’)
1、基本情况:
贾谊(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是西汉著名的大儒,人称贾生、贾子、贾长沙、贾太傅。汉高帝七年(前200年),贾谊出生,这个时代正是西汉政权刚刚建立的年代,它既给贾谊带来了施展才华的机遇,也给他的人生带来了坎坷和痛苦。
贾谊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基本上生活在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之中,他的生活也基本上是以读书习文为主。18岁时,他便以能诵诗书擅写文章而闻名于郡中。当时的名士河南守吴廷尉欣赏他的才学俱优,将他列置门下。
公元前180年,汉文帝刘恒即位。听闻河南守吴公颇有学识,且政绩卓著,便征召吴公为廷尉。汉元帝元年(前179年),贾谊在老师吴廷尉的推荐下,被征召入朝,立为博士。一年之中,又被破格晋升为太中大夫。从此,22岁的贾谊便踏上了仕途,成为西汉政治集团中的一员。
汉文帝对贾谊很器重,在把他破格提升为太中大夫,又与诸大臣商议,想把他升擢为公卿,但遭到群臣的反对。此后,汉文帝开始有意疏远贾谊,并将他派去当长沙王的太傅。
在政治上受挫的贾谊辞别了京城,来到了地处偏远的长沙。他听说长沙地势低,湿度大,自认为此去长沙将享寿不长,而且又因为是被贬谪,心情非常不好,常常拿自己与屈原作比。在这种情况下,他便写下了千古流传的《吊屈原赋》。
汉文帝七年(前173年),文帝思念远在长沙的贾谊,于是将他召进皇宫。当文帝听完贾谊的一番宏论后,十分感慨地说:“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过不多久,汉文帝拜贾谊为梁怀王的太傅。在任梁怀王太傅期间,贾谊仍对政事十分关注,而且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写下了如《治安策》、《论积贮疏》等名篇。
汉文帝十一年(前169年),梁怀王刘揖人朝,不幸坠马而死。贾谊认为自己作为梁怀王的太傅而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因此非常伤心。一年以后,由于伤感过度,贾谊也于汉文帝十二年(前168年),死时年仅33岁。
贾谊一生虽然短暂,但是,就在这短暂的一生中,他却为中华文化宝库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他是骚体赋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是《吊屈原赋》、《鵩鸟赋》。在西汉政论散文的园地中,贾谊的散文也堪称文采斐然。刘勰《文心雕龙.奏启》称其奏疏是“理既切至,辞亦通畅,可谓识大体矣。”其最为人称道的政论作品是《过秦论》、《治安策》和《论积贮疏》。
2、贾谊的悲剧
洛阳才子贾谊,是西汉文帝时代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据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他刚二十出头时,就受到汉文帝的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