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有为有不为”审题立意指引与范文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中学作文 / 各类作文指导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5/19 8:26:1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6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400字。

  作文“有为有不为”审题立意指引与范文
  一、解题
  “有为有不为”出自冰心老人的家训,完整的句子是“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是集句联“知足”就是我们常说的“知足常乐”或“知足不辱”的略语,意思是说内心容易满足、不过分追求奢望的人更易明哲保身“明哲保身”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是个贬义词,指某个人做事不讲原则,但在古代汉语中却是褒义词,意为只有明智的人才能在乱世中保全自己这里用的是古义“知足”即为抑制自己的非分欲求,在灯红酒绿面前保持一份超然,在功名利禄面前保持一份淡泊,这样才不会自取其辱“知不足”出自《礼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意为越是深入学习越感到自己无知,当然,自感无知,并不等于妄自菲薄,进而长吁短叹,而是应该取长补短,见贤思齐从这个意义上说,“知不足”是一种虚怀若谷的胸怀,是一种锐意进取的精神,是一种不甘人后的态度
  “有为”也本自《礼记》,原文是: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即是说,珍惜生命,是为了等待发挥作用的机会;保养身体,是希望有所作为这是儒家积极用世的态度《指南录后序》中文天祥语:“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即为此理
  “有不为”,是指对不符合正义道德的事坚决不作《礼记》中有个词叫“慎独”,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谓“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这是进行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评定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关键性环节正如试诸葛亮所说“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也如革命老人徐特立所说,“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二、立意
  “有为有不为”,就是说有些事情应该做,有些事情不应该做,但是在写作的过程中,绝不能止于这个层面,否则理解就流于肤浅,例证也只能罗列。
  想立意深刻,我们不妨以问导写,多问几个为什么,进而引导我们对问题做出更为深入的思考比如说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这其中做与不做的原因是什么?换句话说,你评判的标准是什么?举个例子来说,陶渊明为什么要舍弃“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衣食无忧的仕途,而选择“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食不果腹的农家生活?远离官场,回归田园,这个事例不难写出来,但关键要写出这个行为背后的灵魂,即“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那种文人的傲骨,那种不屈的精神只有写出了这个内在的东西,我们才能说你的思考还不赖
  当然也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面对这些该做不该做的事,光有判断还不够,关键在于怎样才能做到?因为我们听惯了一些官员的忏悔,我们也深知知易行难的常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需要一种心灵的坚守人之美德,仁义礼智,存乎一心,也守乎一心坚持心灵的中正磊落,能于利益煎熬、死生取舍间不动摇,不迷惘,进而能成就更大的人性之美,人生之德立意深刻只是写好文章的第一步,在行文的过程中还要注意:
  一是“有为有不为”的主语应是同一个对象,而不能用张三的“有为”对比李四的“无   为”,因为如上所述“有为有不为”是个人修身养性的方法,是个人三省吾身的手段,如果写两个不同人的对比,显然在理解上就有些偏颇。
  二是“有为有不为”的事件必须落到实处,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带过举例来说,谭嗣同亦是“有为有不为”之人,他的“有不为”是什么?是在大祸临头之日,在友人极力规劝之时的绝不逃避,此所谓“所欲有甚于生者”;他的“有为”是什么?是“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的慷慨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