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名校2010-2011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全真模拟语文试题(一)
- 资源简介:
共21小题,约8700字。
四川省名校2010-2011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全真模拟试题(一)
语 文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巾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馈赠/憎恶 烙印/奶酪 言辞笨拙/相形见绌
B.鲜见/新鲜 纤绳/纤维 冗长累赘/连篇累牍
C.勉强/强迫 横行/纵横 应接不暇/应答如流
D.省心/省视 重创/创伤 瞠目结舌/交口称赞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自诩 铁锁桥 黔驴技穷 无精打采
B.文身 核威慑 好高骛远 嬉笑怒骂
C.家具 座上客 明枪暗剑 扪心自问
D.寒暄 股份制 声名雀起 济济一堂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老先生深有感触地说:“叶落要归根,那作客他乡的滋味实在不好受呀!”
B.在普通高中实行文理分科教学以来,分科利弊之争就一直不绝如缕,直到今天仍未停息。
C.李玉学习成绩优异,平时表现良好,从未违反过校纪班规,这次评选优秀学生,她肯定首当其冲。
D.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进而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今年市政府提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是富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战略选择,这将能给市民带来更多福利,能扩展成都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B.为了避免自己不被荣誉冲昏头脑,当选为中国工程学院院士后的王教授,要求继续工作在西南地质科学研究第一线。
C.“成青快速铁路"的正式运行,大大缩短了成都至青城山的时间,激发了成都市民亲近自然的热情,外地渴望 “问道青城山”的群众也引起了高度关注。
D.挑选阅读材料时,既要注重经典名篇,也要尽量挑选那些人文性比较强,且关注社会发展、贴近学生生活的
材料。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一7题。
教育的功能
教育既有效率的功能,又有公平的功能。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二者不仅无法截然分开,而且经常产生冲突。例如,有限教育资源在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中的分配,就反映了对公平与效率的不同价值取向。因此,就有二者如何兼顾和协调的问题。就效率而言,大致有这样两个方面:其一,教育作为一种生产人力资本的经济活动,其本身有追求效率的要求。其二,教育是一项需要大量投入的活动,在投入为一定的条件下,就有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的问题。就公平而言,也有两点是必须关注的:其一,公民受教育权的公平问题;其二,教育作为实现人际公平的社会活动,其对于克服贫富差距的作用。
教育作为一种生产人力资本的经济活动,其本身有追求效率的要求。教育产出的数量方面,即规模问题,是比较容易衡量的。教育产出仅仅用数量衡量是不够的,但质量方面的衡量又比较困难,尤其在短期是如此。在短期 ,我们往往用一些考试、考级的通过率,以及获奖,来衡量一个学校的教育质量,这比较片面。在长期,社会可以通过一个学校毕业生的成功状况,来衡量其教育质量,这是比较有说服力的。
在投入为一定时,还有一个投入结构(比例)的问题,如多投入义务教育,还是多投入高等教育。这就是资源的配置效率问题。以中国现阶段为例,将本来可以用于义务教育、从而有利于改善低收入人群受教育状况的政府投入,用来建设那些由指标定义的世界一流大学,那么,这些资源的配置效率就十分值得怀疑了。我认为,义务教育投入的边际产出是大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