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教案13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桂阳一中集体备课课时教案
主备人:欧阳光生 第 1 节 总序第 节 课型:电教课
课 题 项 链 研讨时间 4.15 执行时间
教学目的
与要求 1.理清情节,在情节发展中注意欣赏精巧的结构,领会情节发展偶然中的必然性。
2.认识突兀的情节通过伏笔、照应又在情理之中的绵密性。
重点难点 欣赏精巧的结构
教具准备 幻灯,VCD
教 学 程 序 备 注
一.导入新课
很多爱美的女人都希望自己穿得漂亮,希望自己能挂上一串项链,然而有时会给人带来不幸。法国的莫泊桑就在《项链》中表现了这种悲剧,我们今天就学学《项链》。
二.简介作者作品(出示幻灯片)
莫泊桑(1850—1893),法国著名小说家,“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身在一个没落贵族的家庭。他在农村长大,大学里学习法律,后又入伍,战后,做了九年小职员,这些经历使他对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有了深刻的了解。写有中短篇、长篇小说,还有诗歌、剧本等各种作品。他的短篇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盛名。著名短篇小说有《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长篇小说代表作有《一生》、《漂亮朋友》(又译作《俊友》)等。
《项链》是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代表作。《项链》发表于1884年,原题《首饰》译成中文时为《项链》。本文是他的代表作,写的是一个小公务员家庭发生的悲喜剧。《项链》中的玛蒂尔德是当时法国的一个典型。当时法国社会大资产阶级当权,对人民巧取豪夺,政府贪污风行,社会道德沦丧,小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地位极不稳定,莫泊桑长期在政府小科员圈子中生活,对他们有很深的了解。
三.快速阅读课文,观看VCD(20分钟),疏理故事情节
1、小说情节结构的线索是什么?围绕线索写了哪些情节?
学生明确:
小说以项链为线索展开情节,按情节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大部分:借项链(从开头到“接着就带着这个宝物跑了。”)
第二大部分:失项链(从“夜会的日子到了”到“她照他说的写了信。”)
第三大部分:赔项链(从“过了一个星期”到“也可以成全你!”)
第四部分:发现项链是假的(从“一个星期天”到结束)
(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识项链)
老师小结:小说按事件的自然进程叙写,以“项链”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主人公玛蒂尔德为了参加一个舞会,向朋友佛来思节夫人“借项链”;舞会上,主人公大出风头,却乐极生悲,“丢项链”;为了赔偿别人的项链,路瓦栽夫人含辛茹苦,“赔项链”;凑足了项链的价钱,却欠下了一笔需整整十年拼命劳作、省吃俭用才能偿还的债务,于是她不顾一切“还债务”;最后,当她松了一口气,却得到这样一个消息,她借的项链原来是假的。小说以波澜起伏、跌宕多姿的情节,让向往豪华、追求舒适的玛蒂尔德从梦幻的云端结结实实地被摔了下来,并为此付出了十年青春。真是“一夜虚荣,十年辛酸”。
2、 在这几个情节中,哪些情节出人意料?你欣赏吗?欣赏的理由是什么?
丢项链——人物命运的至高点和转折点。
识项链——人物再次受到命运的捉弄,亦是小说的高潮。
3、 鉴赏精巧构思
(1)“借项链”是命运转折之由,在玛蒂尔德身上,为什么是必然?
——序幕写她的梦想,为下文她参加舞会赶制新衣及借项链作了充分的铺垫。
(2)“丢项链”看似偶然,为什么又真实可信?
——舞会上的狂热,以及后来的逃走,很容易丢失东西。
(3)“识项链”中得知项链是假的,是否符合情理?在文中找出依据。
三次伏笔:女友的慷慨——老板的回答——还时女友的随意
4、构思的“巧妙”体现在哪里?“深刻”体现在哪里?
巧妙:
(1)结局的出人意料。项链原是赝品直到最后才通过路瓦栽的女友道破,不仅使女主人公大吃一惊,而且读者也会感到意外。
(2)铺垫与伏笔,为开展情节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意料之外的事情,却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在描写中作者已作了三处必要的铺垫和巧妙的暗示:一处是借项链时,她的女友佛来思节夫人表现得相当大方,毫不迟疑地说:“当然可以!”二是当路瓦栽夫人惴惴不安地去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竟“没有打开盒子看”,这已说明项链本不是什么贵重首饰。当路瓦栽夫人去买项链时,珠宝店老板“查看了许多账薄以后”说:“……我只卖出这个盒子!”这也说明项链与盒子本不是原配的。这样描写就更能增加情节的波澜,引人入胜,令人回味、深思。
深刻:
(1)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小说通过这样一个十分巧合而又真实自然的故事,尖锐讽刺了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同时,对受尽生活愚弄的主人公又寄寓了深切的同情。
(2)四个有关项链的情节都是玛蒂尔德对生活的抉择。
(3)项链是假的,衬托玛蒂尔德的单纯、诚实与守信,也暗示着上流社会的虚伪。
四. 总结、扩展
全文以“项链”为线索从“借”到“失”,从“失”到“赔”,步步展开,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在文学作品中还有许多如此环环相加的情节,如《智取生辰纲》中伏笔与照应的手法,《我的叔叔于勒》中巧遇的必然性,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中的结尾,均有异曲同工之妙。
五. 布置作业(幻灯)
1.解语解释
丰韵:优美的姿态(多用于女子),也作“风韵”。
资质:人的素质。
艳羡:十分羡慕。
惆怅:因失望、失意而引起不愉快情绪。
自惭形秽:因为自己的样子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怨天尤人:指遇不顺心事时责怪别人。尤:责怪,归罪。
面面相觑:互相看望(现出惊惧或无可奈何相互望着的样子)。觑:偷看。
沽名钓誉:故意做作或用某种手段骗取名誉。沽:买。
2.词义辨析
寒碜 寒酸
寒碜:①丑陋;难看。例:这孩子长得不~。②丢脸;不体面。例:全班同学就我不及格,真~!③讥笑,揭人短处,使失去体面。例:你这是存心~我/叫人~了一顿。
寒酸:①形容穷苦读书人的不大方姿态:~相/~气。②形容简陋或过于俭朴而显得不体面:穿得太~了。
粗陋 粗俗
粗陋:①粗糙,不精美:陈设~。②粗俗丑陋:面貌~。③粗略浅陋:那篇评介文章较为~。
粗俗:(谈吐、举止等)粗野庸俗。
3. 根据课文内容,补充下列一副对联:
一夜风头项链即锁链,( )。
参考答案:十年辛苦悲剧实闹剧
或 十载艰辛可怜实可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