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同步练习
- 资源简介:
约4240字。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同步练习
夏雨
一、基础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白垩( ) 栖息( ) 摄取( ) xùn化( ) bīn临( ) fén烧( )
2.辨别下面句子运用说明方法的类别型。
(1)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已查明有3000种植物有抗癌功能,其中70%在热带雨林生长。( )
(2)刘易斯•斯科特的《雨林》一书列出的数字表明,雨林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相当于40多个足球场)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 )( )( )
3.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1)据估计,需毁掉6平方米的巴西雨林方可换得100克汉堡包。
(2)至少有2500种潜在的新水果和蔬菜生长在世界各地的热带雨林中。
(3)我们已经永远失去了舌头长20多厘米、可从特殊品种的兰花中摄取液汁的达尔文蛾。
4.通读课文,简要说说雨林的毁灭将给生态环境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
二、拓展阅读
(一)
限制生物长大的“魔咒”
赵尚泉
科学家发现,在地球生物圈里,不管是谁,不管他有多么聪明或多么霸道,都必须受制于——难以摆脱的“魔咒”。
放眼地球生物圈,我们会发现,最大的动物只有两种,陆地上是大象,海洋里是鲸鱼;次一级的动物,海洋里有鲨鱼、海豚、海象和海豹等,陆地上有马、牛、驴、老虎和狮子等;更小的动物陆地上有狼、狐狸,还有猫、兔、鸡和各种鸟类等,海洋里则有各种各样的龟、鱼、蟹、虾等。以此类推,你还会发现,从大动物到小动物,从昆虫到微生物,个体愈小,种类则愈多。动物如此,植物也如此。从乔木到灌木,从小草到藻类,个体愈来愈小,种类也愈来愈多。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见,地球生物圈有两个按照物种个体大小、多少堆积起来的“生物金字塔”,显现着陆地和海洋生物个体尺度和物种数量之间的反比规律,表明物种个体越大,生存的难度也越大,因此数量也自然越少。
同时,大自然还对所有物种都套上了“魔咒”:每个物种不能要多大就有多大!如最高的树木是桉树,可以长到100米以上,最高可达155米,超过160米高的就没有。为什么不能再高了呢,因为“魔咒”限制着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