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呆气》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沪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三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2/20 16:40: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43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H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
《呆气》教案
甘肃省山丹二中  相正平
教学目标:
1、弄清题意,把握主旨。
2、理解本文的论述结构和论证方法。
教学设计:
1、安排一教时。
2、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按照理清结构——把握主旨——品味语言的教学思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先弄清本文的结构层次和行文思路,然后探究“呆气”在本文中的含义,进而思考作者写作本文的针对性,品味本文富于气势和感情色彩的语言特色。
3、本文教学的重点的探究作者的写作思路,弄清“呆气”的含义,难点是文中的几个文言句式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呆气”本是一贬义词,有傻和蠢的意思,说某人有了“呆气”往往是讥讽某人不够聪明,往往不太好,而且凡和“呆”有关的词也往往是是贬义词如“呆子”、“呆头呆脑”、“呆若木鸡”。但是,有聪明人却倡导人应该有“呆气”这人就是邹韬奋,他的精神被人誉为韬奋精神,也就是他所倡导的“呆气”,我们来看一些他所倡导的“呆气”究竟是一种什么精神?
二、简介邹韬奋及韬奋精神
邹韬奋(1895——1944),名恩润,江西余江人。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曾经在上海主编过《生活》周刊、创办过生活书店。1933年初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大同盟,同年7月被迫流亡海外。1935年回国后,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是著名的“七君子事件”中的七君子之一。1944年病逝,应本人的要求,他被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中共中央在唁电中对他的一生作了高度的评价:“韬奋先生二十余年为救国运动,为民主政治,为文化事业,奋斗不息,虽坐监流亡,决不屈于强暴,决不改变主张,直至最后一息,犹殷殷以祖国人民为念,其精神将长在人间,其著作将永垂不朽。”同年,毛泽东同志题词:“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
三、学生围绕如下提纲自学、讨论:
第一层次问题:
1、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句,找出相互间照应的关联词,探究各段之间的结构关系。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为了证明中心论点作者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并举例说明。
教师明确、板书如下:
总: (1) 非有几分呆气,勇气鼓不起来,正气亦将消散。——引证法
   (2) 研究任何学问,欲求造诣深    牛顿煮表
邃者,也不可不有几分呆气。   爱迪生丢下新娘不顾
                   ——例证法
分  (3) 委身革命事业以拯救胞为已任者,也不可不有几分呆气。
                      ——正反对比论证
   (4) 欲能忠于职务,亦非得具有几分呆气不可,……交友,也以具
    有几分呆气的朋友靠得住。         ——引证法
总:初不料呆气也有那么大的好处。
第二层次问题:
1、本文是针对什么现象写的,如何理解作者所谈的“呆气”?
2、作者为什么在谈“呆气”之前要谈“勇气”和“正气”?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