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北京市门头沟区初三第一次检测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有23道题,约9200个字。
2011年北京市门头沟区初三第一次检测
语文试卷
考
生
须
知 1.本试卷共8页,共六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和姓名。
3.试卷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写在答题卡中相应的表格内。(共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积攒(zǎn)细菌(jūn)自给自足(jǐ)
B.折本(shé)翘首(qiào)津津有味(jīn)
C.游弋(yì)脂肪(zhī)脍炙人口(kuài)
D.粘贴(zhān)贮藏(zhù)栩栩如生(xǔ)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及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来到邮局,男孩拿出一张普通的明信片,一笔一笔在上面留下端正的字迹,整整10分钟,他才缓缓抬起头,端祥着,像是欣赏着一件刚刚完成的艺术品。
B.8公里长的峡谷内,奇石作底,清澈的泉水潺潺流过,由低到高成阶梯式排列着大大小小的近百个石潭,清亮得就像一块块镶嵌在山涧的玉石玛瑙似的。
C.据测算,植物每年贮存的能量约相当于世界主要燃料消废的10倍。人类进入工业时代,能源消耗模式发生变化,由依靠木炭转为依靠煤炭、石油与天然气等能源。
D.闻一多先生的故里——浠水,地处大别山南麓,历史悠久且风景优美。近观,蜂飞蝶舞,花团锦簇;远看,与农舍、炊烟、溪流、山峦构成一幅悠扬的乡村春景图。
3. 结合语境,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处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中华对角羚,稀有、罕见,把它们作为环湖赛吉祥物。
②雷锋是的楷模,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
③这次两会,最关注的话题是民生;最重要的成果是审查批准了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清晰地勾画了未来五年国家的宏伟蓝图;最突出的亮点是宣布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标志着我国依法治国方略进入了一个新境界,真可谓“”。
A.别具匠心家喻户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B.当之无愧自强不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C.别具匠心自强不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D.当之无愧家喻户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4.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老师说:“‘爱’不一定都能用手摸到;但它却能让你感受到温暖与快乐。”
B.“明天体育中考,9点钟开始,”老师说:“你的身体刚康复,能参加吗?”
C.孩子们把早就准备好的照片、铅笔、明信片……抢着递到老师的手中。
D.“李伟,昨天你送给我的邮票——《金陵十二钗》,太精美了!……谢谢!”
5.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一轮灿烂的满月,像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浮出来。
理解: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满月出海时光芒、璀璨的情态。
B. 蓝色湖面上那微微泛动的波澜,似乎在悄声诉说着青海湖遥远的历史。
理解: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表现了湖水的静谧与悠远。
C. 那里的雨很少阴雨连绵,更像是一种玩笑,一种调皮,一种心血来潮。
理解: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强调了“雨”的绵长带给人们的欣喜之感。
D. 这是多么深刻的教诲啊!难道不值得我们永远牢记吗?
理解:这句话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突出了教诲给人留下了永难忘记的深刻印象。
6.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明代文徵明所刻日月星祥云随形端砚,石质之优美,砚体之别致,布局之精妙,令人叹为观止。作者巧借石质中金黄、紫红之色及大小石眼之天然造化,加以精心雕刻的如意祥云,构成了一幅动人画面。
①砚体通长18.5厘米,最宽处13厘米,前高(砚额隆起处)3厘米,后高2.7厘米,呈前窄后宽、砚堂宽广、中心微凹、前低后高之态。
②砚池凿成弯月状,右上角两道弧形起线内,有一大二小金黄色石皮,不施刀工,尽显良材之美。
③它质地坚细滋润,握之水滋温润。
④砚背右侧阴刻行书“挥毫自在”,落款“徵明”,书法淡雅,刻工精到。
⑤砚背中间留白部分有一颗大的和数颗小的金黄色石眼,其中大的一颗石眼稍圆,小的一颗呈椭圆形,浅金黄色,周围有一圈明显的紫晕。
⑥砚背大部分经打磨抛光后,浅雕如意连云纹及勾状朵云纹。
A.③①②⑤⑥④B.⑥⑤④②③①
C.③⑤⑥④①②D.①③②④⑤⑥
二、填空(共8分)
7.默写(5分)
(1),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2)荡胸生曾云,。(杜甫《望岳》)
(3)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
(4)王维的《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描写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景。
8.名著阅读(3分)
(1)《西游记》中作者吴承恩通过孙悟空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蔑视皇权、敢于造反的英雄形象。
(2)《水浒传》中,有这样一个人:他是梁山好汉,每有战斗,就赤膊抡斧,冲锋陷阵。他不止一次大嚷“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在那里快活”。直到最后喝了毒酒,他还说“死了只是哥哥身边一个小鬼”。
请写出“他”的姓名,并概括写出与“他”相关的一个故事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