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女教师》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9320字。
《家庭女教师 》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斯蒂芬•茨威格。
2.理解小说独特的视角。
3.能分析、理解人物心理的冲突及变化。
◎方法与过程
1. 体会人物心理的状态,反思痛苦、孤独对成长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积极应对成长事件。
【教学重点】
体会、理解人物心理的冲突与变化。
【教学难点】
如何避免特殊事件对心理成长的负面影响。
【教学方法】
回忆法,讨论法,朗读法,分析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设想】
1.追求生命的课堂。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主旨,以成长话题为主线设计教学,将语文教学和学生成长紧密结合,体现语文教育的人文精神,关注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
2.追求建构的课堂。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指导,进行建构性学习和反思性学习。建构,通过回忆与体验,理解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冲突与变化;反思,反思自己成长的得失,反思痛苦、孤独对成长的作用,从而深化教学内容,提高成长智慧。
3.追求语言的课堂。注重对小说心理描写的语言进行赏析,重视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表达,以语言学习与运用为教学的基本点;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深化、延展,保持课堂教学的语言属性。
4. 追求探究的课堂。要让学生发现点什么,探究点什么,感悟点什么。
【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课时
一、 预习
1. 阅读“知识链接”,了解斯蒂芬•茨威格和他的创作特点。
2. 自读《家庭女教师》思考如下问题:
(1)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2)小说观察事件的视角是什么?这样有什么好处?
(3)找出小说中心理描写比较集中的语段,反复朗读,体会人物的心理。
二、 导入新课
斯•茨威格:“凡属扑朔迷离的心理之谜都吸引我,使我坐卧不宁,在探清来龙去脉之前我会一直兴奋得要命。只要遇到了不寻常的人,我心里就燃烧起一种探视他们的灵魂的热望。”对事物强烈的好奇心是茨威格小说创作的动力,也是他小说的风格。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人类灵魂的奥秘。
三、 推进新课
(一)叙述成长故事。
提问:请一位同学说说俩姐妹是怎样逐步发现家庭秘密的。
明确:她们首先发现家庭女教师神情异常,常常偷哭。后来偷听女教师与奥托对话,知道小姐有了孩子,而奥托试图逃避。奥托离开,抛弃了小姐,小姐很痛苦。母亲发现了小姐的秘密,斥责并解雇小姐。最后小姐出走。姐妹们终于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心理和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反思: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会常常发生意外的喜剧或悲剧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