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意象,写出有意境抒情散文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运用意象,写出有意境抒情散文
无锡市东林中学 赵金柱
(本文曾获市“三立杯”二等奖)
散文写作,尤其是抒情散文写作一直是令师生头疼的问题。散文尤其抒情散文是侧重表现作家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样式。一篇优秀的抒情散文犹如一幅画一首诗,具有一种意境美,字里行间充溢着真切诚挚而浓郁之情。但感情并不是散文,从感情到散文,这中间有一个具体外化的过程,这个外化的过程既是“思与境谐”的意境营造过程,更是“意与象俱”的意象构造过程。一篇抒情散文是否韵味独特,是看该文有没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审美意境,说到底是看有没有优美巧妙的意象。要写出具有意境的抒情散文就需要懂得选择意象、组合意象。
意境与意象
要写出有意境的抒情散文就要正确把握意境与意象的关系。
古代文论有关形象思维的理论中曾提出过“意境”这一艺术概念,刘禹锡论诗时就说过:“境生于象外。”司空图也说过:“思与境谐。”王国维把这一概念运用到词曲的创作和品评上,说:“有境界则成高格。”而优美的散文一样是能体现“意境”的,古文家林纾就把这一概念运用到散文的创作和品评上来,讲写散文要“后文采而先意境”。
唐代《诗格》中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艳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身得其情。三曰意境,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这里所谓“三境”中的“物境”即自然景物之境;“情境”,即主观感情之境;“意境”即自然物境与主观情境的融和。
物境构成的最基本的因素是物象(自然景物),优美的散文都注意刻画抒写一个主体物象,凭着它营造物境的轮廓,倾注作者内心的诗情,显露出抒情的微波洪涛,物境与情境合为一体构成了意境。抓住意境构图的主体物象使其贯穿作品的始终画出抒情的波澜,这是一种颇有艺术魅力的方法。如《白杨礼赞》中作者笔下的白杨树这一主体物象就是如此。
可以说意境的创造依赖于物境的具现,这儿的“物境”实际上就是“情境”化的物境,这时物境中的物象就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