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专题——文言文断句ppt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课件 / 高考复习课件
  • 文件类型: ppt, doc
  • 资源大小: 30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4/25 20:48:4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8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课件共22张,学案约1890字。

  高考文言文断句学案
  在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断句的分值稳中有升。在复习中,我们要充分重视这种题型。
  【要点提示】
  (一)文言断句的基本概念。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例:夔一足也
  (二)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
  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例: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三)文言断句的基本方法:
  1.名词断句法。
  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例: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2.虚词断句法。
  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
  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
  ③出现在句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等;
  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
  例: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例: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3.对话标志断句法。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例: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4.语序句式断句法.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①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等特殊句式。
  “……者,……也”是典型判断句式;
  “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
  “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
  ②倒装句的语序最值得注意。
  ③其他的一些固定格式。 “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例: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例: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5.修辞方法断句法。
  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比如:
  ①顶真:
  例:具告沛公沛公大惊
  例: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②对称:
  例: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③反复:
  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
  这几句在文章中间隔反复出现,抓住这一特点,自然有助于断句。
  6.总分关系断句法。
  依据总分关系可以比较方便地进行断句。
  例: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检测练习】
  阅读语段,为画横线的句子断句并翻译。
  1.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 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 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2.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3. 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①,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于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 ,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②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 是以鲜有败事。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注:①四国之为:四周邻国所作的事。 ②诸侯之事:诸侯之间的重大政治活动。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