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福建省武平一中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 资源简介:
共八大题,约6970字。
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福建省武平一中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武平一中高一备课组
一、默写:12分
1.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2. 飞湍瀑流争喧豗,————————。
3. 画图省识春风面,————————。
4. —————————,不尽长江滚滚来。
5. ————————,————————。银瓶乍破水浆迸,——————。
6. 此情可待成追忆?————————。
7. 空闻虎旅传宵柝,————————。
8.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9. 锲而舍之,——————,锲而不舍,——————。
二、文言基础知识:18分
1.下列加点字词意义错误的一项是:
A.使人听此凋朱颜凋:使……凋谢
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节检
C.数罟不入池数罟:很密的网
D.声非加疾也疾:强
2.词类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侧身西望长咨嗟B前而为歌曰
C遂命酒D非能水也
3.下列选项中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明年秋B蟹六跪而二螯
C开国何茫然D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4.下列句中的“而’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夜缒而出B.弃甲曳兵而走
C.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5下列选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谨庠序之教
C.虽有槁暴,不复挺者D.所守或匪亲
6.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相同的是
A.客有吹洞箫者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7.下列加点字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1.所守或匪亲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B.1.王道之始也2。擦邻国之政
C.1.危乎高哉2高余冠之岌岌兮.
D.1.斧斤以时入山林2。以五十步笑百步
8.下列诗句中没有用典的一项是:
A.庄生晓梦迷蝴蝶B.蓝田日暖玉生烟
C.空闻虎旅传宵柝D.不及卢家有莫愁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李白与杜甫齐名,贺知章曾经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相传白居易读罢《蜀道难》,“称李白为‘谪仙’”。
B.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登高》通过描绘秋江景色,倾诉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C.白居易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D.李商隐《锦瑟》中“庄生迷蝶”“望帝托心”“沧海泣珠”“蓝田玉烟”烘托出诗人希望破灭后凄凉、孤寂而又沉郁的心境。
三、把下列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2分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膳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3分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分
四、诗歌鉴赏:6分
游庐山宿栖贤寺
王安国
古屋萧萧卧不周,弊裘起坐兴绸缪。
千山月午乾坤昼,一壑泉鸣风雨秋。
迹入尘中惭有累,心期物外欲何求。
明朝松路须惆怅,忍更无诗向此留。
① 第二联是运用什么手法来写庐山夜色的?这样写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②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请简要概括。(3分)
五、经典阅读与文学名著:16分
1.经典阅读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①。上如揖,下如授。勃②如战色③,足蹜蹜④,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⑤,愉愉如也。”“齐⑥,必有明衣⑦,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⑧。”“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必祭,必齐如也。”“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问⑨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寝不尸⑩,居⑾不容⑿。”
(《论语•乡党第十》)
【注】①胜(shēng):承受得了。②勃:庄重。③战色:战战兢兢的神色。④蹜蹜(sù):脚步细碎紧凑,像迈不开步一样。⑤私觌(dí):以私人的身份会见。⑥齐:通“斋”。⑦明衣:斋戒沐浴后穿的干净内衣。⑧迁坐:指从内室迁到外室,不与妻妾住在一起。⑨问:问候。⑩尸:指躺卧着像死人一样。⑾导:家居。⑿容:容仪。
(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出使别国时的言行举止,不亢不卑,从容恭敬,这正是儒家中庸思想的体现。
B.不管是祭祀,还是日常待人接物,孔子都非常讲究“礼”。
C.拜送使者是表示对问候之人的敬重,说明孔子与人交往是很诚心诚意的。
D.从他日常家居的情况看,孔子也是不拘小节之人。
(2)结合上面的选段,分析下面选段,简述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见齐衰①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②,必以貌。凶服③者式④,式负版者⑤。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