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之药家鑫事件
- 资源简介:
约7700字。
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之药家鑫事件
柘荣一中 潘源祯
事件回复
2010年10月20日23时许,被告人药家鑫驾驶红色雪佛兰小轿车从西安长安送完女朋友返回西安,当行驶至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外西北角学府大道时,撞上前方同向骑电动车的张妙,后药家鑫下车查看,发现张妙倒地呻吟,因怕张妙看到其车牌号,以后找麻烦,便产生杀人灭口之恶念,遂转身从车内取出一把尖刀,上前对倒地的被害人张妙连捅数刀,致张妙当场死亡。杀人后,被告人药家鑫驾车逃离现场,当车行至郭杜十字时再次将两情侣撞伤,逃逸时被附近群众抓获,后被公安机关释放。2010年10月23日,被告人药家鑫在其父母陪同下到公安机关投案。经法医鉴定:死者张妙系胸部锐器刺创致主动脉、上腔静脉破裂大出血而死亡。
相关精彩时评
关注药家鑫案件的“破窗效应”
《艾斯德庄园水的嬉戏》是李斯特创作旋律柔美的世界名曲,以弹奏这首乐曲考入西安音乐学院的药家鑫,却因为开车撞人并连刺受害人张妙八刀致死的惊人案件,成为我们社会关注和争论的焦点。对于此曲李斯特曾给后世的演奏家留下这样的话语:我将要给他的水成为他心中的井,涌出而成为永恒的生命。而如今弹奏此曲走入音乐殿堂的药家鑫,留给我们的却是关于生命的残酷争论:律师主张的“激情杀人”、心理学家认可的“强迫杀人”、被害亲属悲愤指责的“残忍杀人”。
公共论坛上出现苦涩的关键词:“全民皆法官,火星都知道”、“药家鑫不死,药八刀不绝”、“北有李刚,西有药刚”。面对这些,我们不得不反思,药家鑫为什么带给我们这么多苦涩?我们又怎样将这种苦涩化解和消弭?
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过心理学上的“破窗效应”定律: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相关试验是: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一辆完好无损地放在杂乱的贫民区,另一辆捅破天窗放在中产社区,结果放在坏社区的车辆安然无恙,放在好社区的破损汽车当天被人偷走。再把那辆好汽车弄坏,几小时后丢失。这个定律告诉我们,阻止坏的东